大西北网讯 (记者 王志俭)12月2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甘肃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晓力,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杜英,省科技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许瑞泉,共同介绍《规划》制定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及亮点特色等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朱晓力介绍了《甘肃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甘肃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省政府确定的“十四五”时期14项省级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十四五”省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部署,省科技厅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在前期研究、咨询论证的基础上,经过与科技部、相关创新主体、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州政府等充分衔接沟通,数易其稿,最终形成《规划》文本。近期,省政府办公厅全文印发了《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依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将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过去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科技部等国家部委的指导支持下,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2020年,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1%,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第二梯队。“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规划》,对我省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实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规划》编制以国家“十四五”期间的科技创新部署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主要依据,对全省“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布局、重点任务、重大举措等内容进行了部署。《规划》内容既与“十四五”期间国家科技创新部署紧密联系,又与省委“十四五”规划建议和省“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和领域保持一致。
二、“十四五”时期的思路目标
《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四个面向”,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为总揽,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优化创新支撑体系,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培育创新人才,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撑引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规划》发展目标的设置与国家“十四五”科技发展目标相衔接。到2025年,全省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企业主体地位和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在重要产业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取得重大突破,科技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三、《规划》的总体框架
《规划》共包括12部分。第一部分为形势与基础,主要从全球、全国、全省三个层面对科技创新发展趋势进行综合研判分析,对“十三五”全省科技创新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进行了梳理,综合判定“十四五”时期创新驱动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为思路与目标,确定了“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5个层面提出了9个方面具体目标。第三至十一部分为主要任务,分别阐述了打造特色区域创新发展高地、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构建以产业链为基础和产品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引领产业发展、改善民生、培养科技人才、组织重大科技项目、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等重大任务和目标。第十二部分为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目标考核、做好配套衔接、营造创新氛围等5个方面,确保《规划》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实施。
四、《规划》的主要特点
一是突出战略科技力量的培育壮大。《规划》结合甘肃实际,积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以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引领,从完善科研基地和创新平台布局、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等方面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突出增加科技投入的保障机制。《规划》提出,发挥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投入潜能,撬动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形成财政资金、企业资金、金融资本等多元投入新格局。引导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在国有企业考核评价中加大研发投入的考核权重。《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省、市、县三级本级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2.5%、2%、1%。
三是突出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支撑引领。《规划》确定,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目标,强化优势领域“必保”、关键方向“必争”、前沿布局“必跟”,实施核心关键技术攻坚行动,构建结构合理、先进管用、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为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突出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造就。《规划》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培育壮大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等各类人才队伍,优化人才激励评价机制,形成结构合理、有机衔接、支撑有力的人才布局。
五是突出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规划》明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着眼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部署和谋划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和重点技术研发专项。积极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定向委托”等科研项目组织实施的新模式,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
六是突出创新生态环境的营造优化。《规划》围绕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改进项目组织方式、科技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交流合作、军民协同、知识产权、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记者问答
甘肃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出全面部署,请问我省“十四五”期间在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方面作了哪些安排?
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杜英:战略科技力量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保障。《规划》首次提出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重点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以中国科学院在甘院所、兰州大学、中央在甘企事业单位为主要依托,联合省内高校院所和骨干企业,争取部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二是优化整合省内现有创新平台,统筹布局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大类平台。三是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突出学科建设重点,夯实学科发展基础,加快形成支撑我省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学科体系。四是支持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集聚行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创新要素和高校院所科研力量,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升级。
科技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基础科学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请问“十四五”期间,我省从哪些方面加强基础研究工作?
省科技厅发展规划处副处长许瑞泉:
非常感谢媒体朋友们对基础科学研究的关注。“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立足“四个面向”,制定甘肃省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培养造就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推动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一是强化特色优势领域基础研究,围绕核科学、数学理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能源科学、宇航科学等优势特色领域,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提高创新策源能力。二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融合发展,坚持需求导向和前沿引领相结合,前瞻布局新兴产业科学问题研究与技术研发,推进应用学科发展,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程化、产业化。三是开展变革性技术基础研究,以解决长远发展需求、引领科技发展趋势为目标,推动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发展,加大对非共识创新研究的支持力度。
中新社记者现场提问
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就必须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驱动发展。请问《规划》中对“十四五”期间的“放管服”改革作了哪些部署?
许瑞泉:“十四五”期间,我们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能力,更好发挥顶层设计、组织协调、政策引导作用,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规划》提出,深入推动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改革,持续推进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积极性。坚持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进一步深化科研项目评审、科技人才评价、科研机构评估改革。完善科技决策和咨询制度,建立创新治理的社会参与机制,增强企业家在创新决策体系中的话语权。优化科技监督运行机制,建立可回溯的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构建科技大监督格局。
在科技项目管理方面,《规划》提出,改进科技项目组织方式,综合运用公开竞争、定向委托、揭榜挂帅、拨投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凝炼项目,优化项目团队遴选机制。优化科技创新资源,聚焦全省重点任务,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简化项目中期评估,减少过程检查,强化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落实法人单位和科研人员经费使用自主权,加快推进省级财政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