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农机,快速驶进广袤田野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智牛‘跑”,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一块大约800亩的农田上,一辆无人驾驶的拖拉机正在刚刚收割完的玉米地里进行耕整土地作业;在河北省赵县,技术员规划自主作业路径、下达双机编组指令后,搭载北斗无人系统的两台120马力的拖拉机和智能采收无人农机、运输无人农机开始自主协同作业,不到10分钟,一垄甘蓝被采收得干干净净;在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新桥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无人驾驶插秧机正在田里进行作业,田间自动插秧、智能避障、掉头转弯,保证了插秧作业的连续稳定性……类似的智能无人化作业场景,在黑龙江、吉林、山东等多地的农田作业中屡见不鲜。
农田耕种的效率和精细化程度,直接影响农业的生产效益,随着人工智能向农业的深度渗透,农业的智能化水平正在快速提升,农业的耕作方式也在发生改变。农机无人作业系统是人工智能在农业中最为广泛的应用,被称作“虚拟机手”,安装在普通农机上,可以适配几十种不同类型的农具,让普通农机具备全昼夜、无人化、精准作业的能力。
农机无人作业系统是如何实现智能耕地作业的呢?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威介绍,以北斗无人农机系统为例,它由北斗接收机、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红外线摄像头、转向和驱动控制组成。在无人驾驶农机出发前,就已经通过智能规划设定好路径,保证沿着期望的轨迹行驶到农田里,定位精度可达2.5厘米。规划好路径后,挂上相应的农具,赋予它一个任务--去哪块地、干什么,并发出相应指令。另外,还为农机规划了电子围栏,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超出边界。
农机无人作业系统不仅高效、安全、精细,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富裕县农业合作社的韩师傅说,农机手只需要在无人农机工作前设计一下它的作业地块即可,然后用手机远程监控,控制启停,接下来就是无人驾驶拖拉机自己工作,时长可达几十个小时。据中科原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测算,农机无人作业系统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使整体效率提升了30%.
当前,人工智能在我国农业的落地应用条件已成熟,正在农业场景中快速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原动力科技公司首席科学家李德毅认为,农业机器人是农业人工智能的重要内容,当前全球农业机器人市场重点集中在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植保作业、喷药无人机、农田巡检机器人、挤奶机器人、摘果机器人等领域,其中无人驾驶拖拉机和喷药无人机是我国农业机器人的主力军。未来还需加大农业机器人研发力度,继续拓展农业场景,探索未来无人农场,实现智慧农场整体解决方案。(何 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