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消费”涨价:“剩者为王”还是竭泽而渔

时间:2021-03-17 10:38来源:大西北网—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孟珂 杨洁 点击: 载入中...
    特斯拉疑似失控后频频甩锅
    
    
    “共享消费”涨价:是“剩者为王”还是竭泽而渔?
    
    
    最近,期盼“车厘子自由”“口红自由”“外卖自由”的人们突然发现,共享单车起步价已从最初的每小时0.5元、1元提升至半小时1.5元,“单车价格逐步超越公交车”;共享充电宝涨幅更惊人,已从之前半小时免费或每小时1元,猛涨至每小时4元,如果一时间难以归还还会面临更高的单日费用……各类共享经济业态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之后,猝不及防地狠狠“割”了用户一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对于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或服务,享有充分的定价自由。但是,近期一些共享经济产品或服务大幅涨价,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引来网民纷纷吐槽也是有原因的。
    
    
    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就能明白人们为何对几元钱的涨价如此抗拒:在各大电商平台,知名品牌的10000毫安时的充电宝,不到80元便可买到,甚至二三十元就能买到容量尚可的充电宝。但是,如果租用共享充电宝,以平均每次使用2小时计算,租用10次的钱就足以购入一个品牌充电宝;如果当天因各种情况无法及时归还,还要支付额外费用,可能比买下一个充电宝还要贵。
    
    
    屡屡上调价格背后,是可观的利润空间。近日,共享充电宝企业“怪兽充电”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的招股文件显示,其2020年的营收高达28.09亿元,其中96.5%来自充电宝租借业务;2019年,“怪兽充电”净利润为1.67亿元,净利率达8.2%.
    
    
    为何在网民的一片吐槽和反对声中,部分共享经济企业还能挺直腰板肆意涨价,甚至信心满满冲击纳斯达克?它们靠的并非高精尖科技,而是在互联网经济中用价格战和疯狂渠道布局挤垮竞争对手,说到底仍是“先烧钱抢占市场,后涨价收割”的套路。
    
    
    只要稍微留心就能发现,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都已从当年的群雄逐鹿变为几个玩家主导市场的格局。但“剩者为王”的局面刚形成,相关企业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收割的镰刀。
    
    
    当然,板子不能完全打在共享经济业态身上。以共享充电宝为例,以前进驻娱乐场所、饭店等客流量较大的热门商圈,大都是免费的,但世易时移,现在一般要向商家缴纳不菲的入场费,还要被收取极高比例的抽成。这些商家似乎没有意识到,共享充电宝能够方便消费者,实际上也能提升其服务水平、留客能力。
    
    
    虽然在数字化加快推进的当下,出门在外给手机充电慢慢变成了一种“刚需”,但如果持续涨价,共享充电宝未来的结局不难推测:假如没有新的企业入市搅局,以更低的价格再次引发“价格大战”,用户只能逐渐降低充电宝的租借频次,逐渐养成出门自带充电宝的习惯--除非十万火急,他们不会再租借充电宝。
    
    
    企业急着赚钱,投资人忙着上市,商家乐得额外增收,各方看上去都得了好处,但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用户消费习惯,很可能被相关利益方一点点毁掉,“剩者为王”因竭泽而渔最终变成无“鱼”可捕。
    
    
    3月初,橙心优选等五家社区团购企业被市场监管总局行政处罚,原因是以不正当价格行为扰乱市场秩序。不难看出,从打车软件到社区团购,再到种种共享经济新业态,只有持续加强监管,在相关行业出现不好苗头时及时叫停,才能避免消费者的刚需被竭泽而渔,进而让互联网经济新业态不再是“收割大户”.
    
    
    特斯拉疑似失控后频频甩锅 智能网联汽车亟待强监管
    
    
    近期频频被曝出车辆失控事故的新能源明星车企特斯拉在“3·15”消费者权益日前后又被推上风口浪尖。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特斯拉被公开报道的在华疑似失控事故多达10余起。最近,特斯拉又被车主曝出在北京、海南、河南等多地出现疑似失控事故。这些事故轻则造成车辆剐蹭、人员轻伤,重则导致人员重伤、车辆损毁严重。
    
    
    针对这些车辆突然加速、刹车失灵等疑似失控事故,特斯拉每次的回应几乎都是后台数据显示车辆正常,并将责任认定为车主操作不当或当时的特殊环境所致。“事故多发还总是甩锅,新能源车有点不靠谱。”不少纠结于要不要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因为特斯拉的口碑下滑重新倒向了燃油车。而在业界人士看来,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智能网联汽车,也正面临着质量安全性和数据安全性的双重考验。
    
    
    3月11日,海南海口市民蒙先生驾驶今年1月份才购买的特斯拉Model 3轿车发生了疑似失控的惊险一幕。蒙先生回忆,当时自己驾车到单位附近准备停车时,突然发现车辆无法停下。“我踩了三脚刹车都没有用,车辆当时时速大概二三十公里,直接撞上了护栏。”
    
    
    随后,蒙先生电话联系了特斯拉售后人员。此后,售后人员进行了现场模拟测试,并出具了调查报告。报告称,车辆撞击是由于当时地面积水湿滑,以及车主踩刹车较轻造成,后台数据显示特斯拉制动系统、ABS等均正常。对这一调查结果,蒙先生和其他事故车辆车主均提出了质疑,认为特斯拉既不公开后台数据,其检测报告中还存在着明显的错误信息,责任认定根本站不住脚。
    
    
    类似的情况还在全国多地上演。去年8月,浙江温州特斯拉车主齐先生驾驶特斯拉Model 3在回家途中突然加速。齐先生回忆,自己第一时间踩了刹车,但刹车竟然失灵了。高速行驶的车辆冲进齐先生家附近的停车场,撞飞了停车场的收费处栏杆,并撞击多辆汽车,最终车子腾空数米,翻转360度砸向地面。齐先生在这次事故中身受重伤,经过7个多小时抢救才保住了性命。
    
    
    事故发生后,齐先生联系了特斯拉售后。就在他满心以为会得到赔付时,特斯拉客服却声称后台数据显示车辆一切正常,事故原因是齐先生没有踩刹车,而是踩了油门。作为一个此前已经购买过三辆汽车、十几年驾龄的老司机,齐先生对特斯拉的说法不服,但却苦于拿不到所谓的“后台数据”,陷入了维权窘境。
    
    
    后台数据成车企“一家之言”
    
    
    不仅在中国,2020年美国也有上百位消费者就特斯拉车辆事故向NHTSA(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提交了一份诉讼,涉及123辆特斯拉汽车,导致52人受伤。但在调查后,NHTSA最终以“目前没有相关信息能够证明特斯拉相关车辆所谓‘突然意外加速',与车辆缺陷有关”为由,驳回了相关召回请愿书。
    
    
    后台数据不透明的情况在其他车企也存在。2019年,北京市民张先生驾驶刚刚购买几个月的北汽新能源EU5车辆,在上班途中突然遭遇刹车失灵,并追尾了前方一辆小轿车。所幸当时车速不快,车辆仅轻微损伤。张先生告诉记者,在事故发生前,车辆曾出现了刹车制动故障的提示,猛踩刹车会出现失灵,但多次点刹可以停住。事故发生后,张先生找到购买该车的4S店索赔。“当时厂家派人过来拷贝了车辆数据,而后回复我说数据显示车辆制动正常,事故是因为我没有踩刹车。”张先生对这一结果提出了质疑,但并没有证据进行维权,只得自行走保险维修了车辆。
    
    
    智能网联汽车数据的不透明、不规范问题,已引发各界关注。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就针对自动驾驶汽车数据问题提出了多点建议,其中包括建议制定过程审查制度,应当要求智能网联汽车的制造和销售企业建立完备的数据安全管理和软件升级流程。借鉴互联网信息管理制度,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的数字服务内容也需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和审查。
    
    
    智能网联汽车迎质量大考
    
    
    在极棒实验室安全研究员宋宇昊看来,现在汽车的智能化程度日益提升,智能系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行车控制中,这将带来两方面隐患:一方面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会影响行车安全;另一方面,对于智能系统的恶意攻击也会影响行车安全。相比传统车企年产百万辆甚至千万辆的大规模生产考验,快速升级迭代的智能网联汽车还需要经受质量安全性的严苛考验。
    
    
    与此同时,智能网联作为近年来的新技术,相关安全标准也有待规范。一位新能源汽车业内人士表示,智能网联技术是跨产业融合和传统汽车产业发展变革的新兴技术,技术迭代快速,对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国家汽标委的牵头下,现阶段正紧锣密鼓展开大规模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标准制定工作。
    
    
    年内证监会十余次提及零容忍 重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我国资本市场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既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要求。
    
    
    “只有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才能保障遵纪守法者的利益,实现投资者保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注意到,今年以来,“零容忍”仍是挂钩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高频词之一,已至少被证监会提及12次。
    
    
    例如,3月12日,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委员会组织规则》提到,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贯彻“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方针,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委员会运作,依法严厉打击资本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同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就康得新退市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证监会全面落实’零容忍‘要求,坚决依法打击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恶性违法违规行为,让造假者付出惨痛代价,积极塑造良性市场生态”;2月26日,证监会组织召开刑法修正案(十一)宣传贯彻座谈会,会议指出,本次刑法修改是继证券法修改完成后涉及资本市场立法的又一件大事,是贯彻落实“零容忍”要求、提高违法成本的重要举措,是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推行注册制改革的重要法治保障。
    
    
    “证监会多次强调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反映出监管部门对于那些触及重大违法的公司绝不手软,严格执行对待。”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资本市场重大改革的推进,资本市场生态逐渐变化,市场对于各方面规章制度,不管是退市制度还是监管制度的要求均进一步提高。推动各种制度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有利于打造良好的市场生态,使得市场资源得到充分的优化配置。
    
    
    “在全面推行注册制的背景下,强调’零容忍‘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市场长足健康发展的基石所在。”田利辉表示,落实“零容忍”要求能带来市场的风清气正,督促上市公司规范发展,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抓手之一。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证监会官网统计,今年以来截至3月16日,证监会和地方证监局累计发布27张行政处罚决定书。其中,涉及内幕交易的“罚单”有13张,涉及信息披露违规的“罚单”有8张,涉及其他类型,如短线交易、用他人账户违法买卖股票等“罚单”有6张。
    
    
    从罚单类型来看,内幕交易和信息披露违规仍是被处罚的重点,占全部“罚单”比例约77.8%.
    
    
    在李湛看来,针对内幕交易、信息披露违规而言,应当强化信息披露制度,让中小投资者能有效、及时获得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从而减少上市公司在重组、退市等过程中发生内幕交易行为,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此外,应当加强完善投资者的司法保护途径,使得投资者能通过有效合理的途径进行自身维权。
    
    
    展望未来,田利辉认为,更好地落实“零容忍”要求,还需要监管不断优化,“首先,应该更好地进行穿透式监管;其次,应该使用科技手段,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让违法违规者无处可逃;最后,应该更多地结合业界实践进行学术研讨,形成一支更专业和前沿的监管队伍”.(记者 孟 珂 见习记者 杨 洁)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