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46年前,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们扎根河北曲周,让昔日盐碱地变成高产米粮川。46年过去,老一辈科学家在改土治碱中的奉献担当,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他们来到曲周的乡村建起科技小院,将论文写到田野上。

眼下正是葡萄藤的开花期,曲周前衙村郭连成的葡萄地里,来学花期管理的村民每天都有。去年中国农大的科技小院在村里推广葡萄水肥一体化示范田,老郭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水肥一体化,就是将水和肥直接施用在葡萄根系,从而提高水肥效率;在葡萄树行间还要覆盖地布抑制杂草生长,减少除草剂的使用。地还是那块地,投入产出却大不同。

这里外里一算账,前衙村的村民们很快就接受了农大师生们带来的新技术。从46年前的盐碱地改良攻关,到2009年到曲周的村里建立科技小院,一批批中国农大师生来到曲周推广农业新技术。
但每一项技术应用到村民田里都要有个过程。王拥军是王庄村的种粮大户,一个人承包了300亩地。在浇水上就曾经和农大的学生们意见不一致。
为了让农民信服,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搞起示范田,和农民比赛。最终,产量说服了村民。

10年过去了,一批批学生毕业离开,又有一批批学弟学妹来到这里。来科技小院不到一年,研究生赵俊娜已经做了反光膜等很多实验。她还和师姐贺敬芝一起,帮果农解决了存在多年的落叶病难题。

自2009年中国农大在曲周建立第一个科技小院以来,目前已经在全国23个省市区建起了127个科技小院。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