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建筑是引燃乡村活力的“火塘”

时间:2018-12-02 10:38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光明网 点击:
  【乡村振兴·艺术实践】
 
  对于进入乡村的建筑师、艺术家而言,“特色”和“爆款”固然吸引人,但是大多数的农村无特别的自然资源,也无突出的人文遗产,如何在这些“普通”的村子做乡建?房木生团队做的建筑有点其貌不扬,但也许更具有普遍意义。他们把建筑作为引燃乡村活力的“火塘”,把美育融入建筑点滴中,从而达到用艺术设计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愿景。
 
  ——编者
 
  圆形火塘,找回记忆温度
 
  山东淄博西河镇张庄乡东庄村、洪山镇土峪村、太和镇柏树村,是中国乡建院2016年参与振兴建设的三个村子,我和设计团队负责前两个村的规划设计。
 
  东庄村是一个四周环山的小村落,村子不大,再普通不过,再平凡不过,但它却有着城市里没有的安静,有着淳朴的自然气息和浓浓的乡情。
 
 
  东庄村“乙庐”民宿,院落里的圆形火塘传达着温暖、温馨的气息。
 
 
 
  东庄村餐厅屋顶,就地取材的柿子树枝条制作的树灯,经济、实用、美观。
 
  让已经逐渐萧条的村庄找回温度,找回人气,是我们进村初始的愿望。我们在山村院落里设计、砌筑了一个圆形的火塘。当柴火熊熊燃烧起来,光与热在发散,温暖的记忆似乎瞬间被打开。
 
  火塘,常常是一个家庭的中心。这种火塘,在南方很多村寨还可见到,平常做饭,炒菜,烤红薯、芋头、玉米,都离不开火塘。在家的时间,大部分都在火塘边度过,闲聊、教育、听故事、吵架,似乎都在火塘边。需要干燥的农作物种子、烘干的东西、腊肉,都在火塘上方。火塘也是神圣的地方。逢年过节,人们都会恭恭敬敬先给火塘点上三炷香。火塘象征着温饱、温暖、温馨,往往成为人们深刻的记忆。
 
  慢慢远离自然的城里人,似乎离明亮温暖的明火越来越远了,但只要一接触篝火,那种近乎原始的对火的挚爱,仍会爆发出来。于是我们看到城里人在乡下热衷烧烤和野餐,喜爱热烈的篝火晚会。一处夜空下的篝火,吸引了无数远道而来的人,入住在这个篝火边的民宿里。
 
  在乡村建设中,人是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能够从人的视角出发,再回归人的心灵,使景观与人达到共鸣,我想,这才应该是乡建最理想的结果。
 
  公共空间,聚拢村庄人气
 
  关注乡村振兴,我们一直关注乡村中公共空间的建设。
 
  舞台,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活动的空间,它带给乡村的人气和流量,都是可以预见的。乡村舞台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城乡文化互动的开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运用当地筑砌技艺建造的土峪村乡村舞台。
 
  
 
  东庄村民宿内部,保留土墙结构,设计了看得见星空的天窗。
 
  我们在具备条件的村子里,都打造了一个“共生乡影舞台”,希望它是乡村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和具有仪式感的空间,也是乡村风景的一个地标和乡村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这个舞台包含现在和未来的观演需求,建造过程和使用状态都是一种故事性的传播媒介。
 
  东庄村的“共生乡影舞台”,是在一个山谷里面。新的进村道路边上,推出一块平地,靠着两侧山势,一边是综合服务中心,一边是公共厕所,中间是一块扇形的场地。舞台随山势抬起,设计成圆形,砖砌台阶,人工的圆形与自然界的各种曲线形成了呼应。土峪村的“共生乡影舞台”,在村庄中间的山谷里,也是一个圆形的空间。这个舞台在建筑形态上,参考当地“砖包石”的建筑做法,用红砖做了五个砖拱,拱内用当地石头填砌,与村内建筑形态和谐融合,也独显了个性。
 
  进入乡村,特别是原本结构简单、形态较为原始的乡村,我首先做的一件事情,是建厕所。
 
  厕所是个低调的活儿,按常理不应该大张旗鼓。但我们进村,最先高调干的,往往是厕所。在东庄村,我们根据村庄的上中下地势,一口气盖了三个厕所。三个厕所有三个不同的形式:一个平顶,但有圆形的月亮门入口;一个半圆形,单坡屋顶、石砌高窗;一个设计成三个屋顶,入口挑出在荷塘边上。这些都是在原有民居的造型和材料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建筑乍看融入村庄环境之中,但个性和匠心仍掩藏不住。可能因为盖出来之后有点“高调”,以至村民想把其中的两个改为民宿来经营。
 
  “公共”正是“经营”乡村的开始。我们为自给自足、较为封闭的乡村设计介入了满足城乡共同需求的公共性空间,从而使村庄的开放性明显增强。
 
  “五行”设计,让乡村回归自然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元素也转化为了文化元素。笔者一直关注一种“基本”的设计视角,自然的基本性感知、文化的本质性追问经常成为我们设计的出发点。“五行”这几种基本元素,一直陪伴在我们的乡村设计过程中。
 
  火:我们在乡村院落里设计建造火塘,让火生起,温暖有些冷落的村庄。
 
  木:生长的树木,给人以生机盎然的感觉,也是我们进行空间场所设计改造的坐标参照系。无论什么树种,自然生长的树木所产生的美感,都会与我们参照它设计出来的场所相得益彰。在淄博东庄村,香椿树下的砖砌平台、国槐树及泡桐树荫下的“平安门”、以两棵柳树中间为对景的“东庄之圆”……设计师小心翼翼地保护现有的树木,并以此为出发点给出的设计,成为乡村最有辨识度的景观。
 
  即使是已经枯死的树枝,也会被设计师利用起来,成为特别的软装配饰。枯枝被刷上彩色油漆,缠上灯具,挂在屋顶上,成为乡村餐厅中一种自然的吊饰。
 
  水:因势利导,把乡村里的雨水、溪水利用起来,往往就成为乡村特殊的体验性景观。
 
  淄博土峪村的雨水,就是这样被利用起来,小瀑小潭活化了许多原来消极的角落空间,成为村民喜爱驻足的公共场所。在广西靖西雷屯,设计师则利用现有的河道,设计了一个天然却又安全的自然游泳池,让村民和到乡村来的人,真正在自然条件下游泳,亲密接触河水卵石,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土:挖掘乡村本土的文化,利用乡村本土的材料去营造空间,是我们在乡村设计策略上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在淄博土峪村,我们用混凝土及石头设计了一个“土”字村标,直接回应了村里“石头村”的建造传统。乡土是根,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里,“土”与“洋”还要进行一定的融合。
 
  金:乡村的振兴,需要组织乡村、建设乡村、经营乡村。中国乡建院通过内置金融合作社的方式,把人们组织起来,壮大集体经济,建设乡村软硬件,再把生产、生活、生态经营起来。在这里,金融介入到乡村内部社区,成为乡村振兴的催化剂。
 
  在空间设计上,金属作为一种坚固耐用的材料,也被我们纳入乡土设计中。桥和楼梯的设计,用钢木结构形成轻巧而经济的实用空间,让人们可以与自然近距离地实现接触,回归自然。
 
  从村里来,再回到村里去,实际上是在做一种螺旋上升式的回归。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让乡村的开放性与独特性得到挖掘和发展,成为每个乡村设计师身上担负的职责。
 
  我是从乡村走出来的,然后在城市求学、生活、工作。城市有其美好的一面,然而乡村的美好记忆,也让我难以忘怀:森林里跑出的野猪、雨后生长的蘑菇……就如人类从自然中来,最后仍回归自然一样,乡村设计的工作让我不时地回到乡村中。私念里,作为设计师,我要通过设计带领更多的人,回到乡村,让一个个美丽的乡村,重新振兴起来。
 
  乡村路,带我们回家。
 
  作者:房木生(中国乡建院总设计师)
 
  《光明日报》(2018年12月02日11版)返回光明网首页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 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 河北香河:建立充满创新活力的县级融媒体
  • 人民网评:梦想是激发活力的源泉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