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39年,刘少奇出席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

1943年,刘少奇在延安

1946年1月,刘少奇在延安

1946年1月,刘少奇在延安'

1953年1月11日,朱德、周恩来等在机场迎接刘少奇

1955年7月,刘少奇同妇产科专家林巧稚交谈

1956年5月1日,刘少奇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在天安门城楼上

1958年3月,刘少奇、陈云同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人员交谈

1960年4月,刘少奇在黄河三门峡大坝工地视察

1962年,毛泽东看望刘少奇一家'

1966年,刘少奇在出国访问途中
编者按:今年11月24日,是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刘少奇(1898-1969),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刘少奇一生严以律己,以人民勤务员自勉;提出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重视调查研究,屡次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坚持终身学习,远赴他乡取“真经”;重视子女的教育,家风严明。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病逝,终年71岁。
初心与使命:一生以人民勤务员自勉
“我们党从最初起,就是为了服务于人民而建立的,我们一切党员的一切牺牲、努力和斗争,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为了别的。”在近半个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刘少奇把全部智慧和精力,毫无保留地投入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事业中去。刘少奇一生以人民勤务员自勉,以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说:“一个好党员、一个好领导者的重要标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劳动状况,关心人民的痛痒,懂得人民的心。”他夙兴夜寐,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常牵挂在心,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作头等大事。【详细】
做一名“好党员”:提出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
1940年7月1日,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建党19周年。应《抗敌报》等的邀请,刘少奇撰写了《做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一文。1951年3月,建党30周年前夕,在党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报告提纲中,刘少奇又提出了共产党员标准的八项条件。这八条标准,经过整理和修改,被写进《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成为党执掌全国政权后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后来中央又提出了共产党员的“十条标准”,成为共产党人的行为规范。【详细】
调查研究:以民为师求实话
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保证。刘少奇非常重视调查研究,屡次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新中国成立后,他几乎每年都安排调研活动,有些年份多达几次。每次调研时间不等,短则几天,长达数月。通过一次次的实地调研,刘少奇为全党正确认识形势,制定一系列重要决策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了了解群众心中真实的想法,在一次座谈会上,刘少奇摘下青呢帽,露出满头银发,用地道的宁乡腔恳求道:“我是向大家求教的。这次中央办了错事,我们对不起大家,向大家道歉。但是改正错误要了解真实情况,希望大家帮助我,向我提供真实情况。”会场上霎时静了下来,大家看到的是国家主席真诚的表情,体会到的是国家主席渴望了解实情的真心。此后,刘少奇不让社队干部陪同,带着秘书径直来到生产队,请社员座谈。【详细】
坚持终身学习:远赴他乡取“真经”
刘少奇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农民家庭出生的湖湘学子,成长为在理论和实践上均有卓越贡献的伟人,很大程度上源于他高远的学习志向和一生秉持的“学习、学习、再学习”精神。高远的学习志向,决定了他学习不是为了单纯的学理研究或是取得一纸文凭、谋个好职位,而是“以天下为己任”,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学习、学习、再学习”的精神,使他不停地钻研和思考,不断地获得新知和智慧,因此也就比别人站得更高些,看得也更远些,最终成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详细】
教子有方:从不姑息迁就
一代伟人刘少奇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他认为,这不仅仅是家事,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他严于律己,家风严明。刘少奇既是慈父,又是严师。王光美曾深有感触地说:“少奇对孩子们的工作和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教育,归根到底,都是个‘严’字。他以‘严’要求自己,以‘严’要求孩子们。少奇要求他们成长为生活节俭朴素、学有所长、品德高尚的人。”她还说:“少奇身为国家领导,对自己的子女要求特严,从不姑息迁就。”【详细】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