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的环保信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段)矿山修复治理和矿业权分类退出工作综述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胡旺弟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6.4%的面积在张掖境内,这里由此成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战场。自省委、省政府研究和部署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制定出台贯彻落实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及整改措施清单以来,一场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生态环境整治保护、修复攻坚战在张掖大地进一步深入展开。肃南九个泉石居里选矿厂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区种植的青海云杉长势喜人,肃南县凯博煤炭有限责任公司马蹄煤矿从去年3月开始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进行人工覆土、种草、植树,封育围栏。马蹄藏族乡凯博煤矿覆土修复区域草木葱茏……通过治理,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合力攻坚治理成效显著
张掖市把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作为树牢“四个意识”最直接、最现实、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张掖市国土资源系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打好攻坚战,明确目标、细化任务、跟踪问效,及时协调解决具体事项,汇集了高效推进整改工作的强大合力。成立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领导小组,成立四个督查组,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紧盯整改工作重要环节,深入矿山整治整改现场办公,全方位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矿山环境的整改整治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县区国土局和基层国土所,并主动承担祁连山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主体责任,针对整治难度较大的问题,一线对接,协调解决整改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形成了上下统筹协调、步调一致、各负其责、各尽其职的工作格局。
通过建立健全“清单制”管理、“限时整改”推进和“督察落实”调度等工作机制,按照“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域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将整改任务纳入县区国土资源局年度目标考核责任书,对117个矿点的整治工作实行挂图作战。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矿山开发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进行拉网式排查,彻底清理摸底,坚决关停保护区内一切矿山探采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矿业权项目实施全面、科学、系统地修复整治,对自然保护区符合补偿式退出的矿权予以补偿后彻底退出。
截止2018年6月30日,张掖市国土资源系统承担的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山修复治理及矿业权退出补偿工作已按省、市要求全面完成了任务,保护区内77个矿业权(117个整治点)项目已全部完成整改,整改率达100%。列入注销式退出的44个,列入扣除式退出的7个,列入补偿式退出的26个,注销和扣除退出的矿业权资料申报工作全面完成;非煤矿业权补偿式退出工作全面完成,完成率达到100%。
分类施策开展生态修复
为确保生态环境整治修复全面完成,在对保护区内外矿业权项目进行拉网式排查的基础上,委托专业单位技术骨干组成专家组,按照“分类施策、一矿一策”的原则,根据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分布位置和环境影响的实际情况,逐矿逐项制定治理修复方案和整治标准,由中科院、兰州大学等相关领域的院士和权威专家进行评审,围绕摸底排查、专家评审、设定标准、制订方案“四个重点”,将排查项目划分为人工机械恢复、自然恢复等类别,为整治修复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标准。
同时,严格按照整改一批、验收一批、销号一批、公示一批的要求,专门制定了整改验收方案,逐级核查验收,先后分五批次对78个整治点现场整治情况进行验收,切实做到“边整治,边验收”,确保了整改整治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不留尾巴、不留死角。按照人员撤离、设备拆除、封堵矿井口、平整场地、人工覆土、植树种草、封育围栏、加固护坡的步骤开展了整治落实。督促施工单位按照恢复治理方案,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加强综合治理,稳步推进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护区内环境受到影响和破坏的探采项目得到了科学有效的整治修复。从2016年12月至今,张掖市国土资源局先后组织300多人次深入祁连山矿业权项目整治现场200余次,行程7万多公里,开展多频次、多形式的“大督查”“回头看”“再提升”工作,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确保了整改整治质量。
在矿业权退出方面,坚持以法律政策为准绳,坚持依法依规,严格按照省政府《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规范程序步骤,稳步有序开展矿业权分类退出工作。并根据《退出办法》和政策规定,统一矿业权投入认定标准和补偿标准,邀请法律专家团队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指导,确保所有矿业权退出认定条件“一把尺子量到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纰漏,每一个退出的矿业权项目都依法依规办成铁案。从去年8月开始,张掖市对全域矿山开展环境排查整治行动,通过全面督查整治和不间断的提质提标,目前排查出的215个矿业权项目正在进行全面整治,计划年底前基本完成全域整治任务。同时,坚决彻底整改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反馈的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由国土资源部门牵头进行整治和监管的33处监测点均按要求开展恢复整治并全部整改到位,日常监管责任全部落实,黑河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标本兼治构建长效保护机制
为充分调动权益主体监管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张掖市对1991平方公里区域的自然资源进行全要素调查和统一确权登记,探索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促其守好“自留地”、看好“责任田”。
按照省、市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实施细则、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评办法,细化国土资源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加大考核权重、健全问责机制、严格责任追究,对县区国土资源部门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加强保护区范围内国土资源的监管力度,以国土资源信息化平台和国土“一张图”数字化管理为手段,建立“天上查、地下管、网上看”的巡查监管机制,充分运用年度卫片遥感监测成果,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无人机等先进技术与现场核查相结合方式,对已完成整治的矿山排查核实整改质量,对祁连山生态功能区新增和扩大规模建设项目强化监测,确保了长效监管、及时修复、提质提标。同时,严把矿业权审批关口。自然保护区所有矿业权坚决不予新立;保护区外新设立矿业权时,事先征求保护区管理部门的意见,并向各类生态功能区、水源保护地进行许可查询,未经许可,一律不得上报矿业权新立初审意见。严格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在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时,对项目拟用地范围是否在祁连山、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范围进行实地核查,建设用地范围与保护区范围重叠的,除保护区主管部门和环保主管部门已出具同意项目建设意见的以外,一律不予通过用地预审,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在此基础上,规范项目用地审批管理,加快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把涉及祁连山、黑河湿地保护区建设项目的准入审查关,确保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不再规划、审批、建设任何项目。同时,还要划定生态环境保护红线。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对国家级、省级禁止开发区域及其他各类保护地,全面开展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加强生态空间管控,着力构筑国土空间布局的“骨架”和“底盘”。
目前,张掖市国土资源系统承担着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监管工作,张掖国家地质公园正在申报世界地质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试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为了满足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发证、执法巡查等方面的需要,张掖正在加快国土资源信息平台建设项目,综合运用国土资源“一张图”和遥感监测等先进技术,建立包括实时监测、遥感传输、基础地理、地面调查等多源数据集成的大数据库,在长效监管、生态保护、规划管控、土地管理、执法监察等方面实现全天候全覆盖,着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方位、多领域的国土资源和生态保护监管网络新格局。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