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黄浦江沿岸的建筑大多都褪去璀璨的华服,城市也进入梦乡。
不过,外滩景观照明改造工程的施工人员们例外。这是他们最忙碌的时候。
深夜,是新升级的景观灯进行调试的最佳时机。

“浦发银行顶楼的立杆灯不受控,请检查一下!”
对讲机里,传来集控中心的指令。陶震马上带着工程人员爬上顶楼排查故障。

陶震是这次外滩景观照明改造工程的负责人。1996年,陶震大学毕业就进入当时的上海市灯光所工作。22年来,他经历了浦江两岸夜晚景观的每一次升级换代。外滩万国建筑群金黄色调的泛光照明形象,已给全世界留下了经典印象。延续经典与改革创新,两者之间究竟该如何平衡?
在陶震看来,传统的钠灯所呈现出的低色温光调,虽然能够体现万国建筑博览群雍容华贵的气质,但金黄的灯光也容易抹去建筑自身带有的“肌理”,损伤质感。

“我们把这次的设计思路聚焦在返璞归真、道法自然之上。我们希望借助灯光的语言,还原建筑的细节、轮廓,更好地展现万国建筑博览群本身的气质。”
景观照明是要服务于建筑本身,而不是一昧地展现“灯光秀”,这是陶震和团队一直坚持的设计原则。最终,设计团队决定,在传承外滩建筑经典照明形象的基础上,着重勾勒历史老建筑本身的特色细节,提升灯光景观的纵深感和立体感。智能LED灯成为替代传统钠灯的最佳选择。

体积小、低能耗、显色性高,相对于传统的钠灯,LED灯更环保,照明层次也更为丰富。另外,双色温系统的LED灯具可实现1800K到3000K色温区间的线性切换。每一栋楼宇、每一根立柱的灯光,都可以实现从经典金黄色到月光皓白色的自然过渡。
对此,陶震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原先我们的钠灯照明就是在一个女孩子脸上随便扑了一些粉和腮红。现在我们在淡妆的基础上可以描眉、描鼻影,可以根据出席的场合要求,表现出不同的妆颜。”

说完这句话,陶震转身走开,继续检查新安装的灯具。
当下一个夜晚来临,所有的付出都会在灯光里闪耀。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楚华刘桂强高原林羡德王毅编辑:傅群)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