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光而兴 聚光成谷
光谷是个创新谷(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创新地理②)
图左:光谷展厅。
本报记者 叶 子摄
图右:光谷生物城。
(资料图片)
锐科公司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 叶 子摄
锐科公司自主生产的各种型号光纤和预制棒。
本报记者 叶 子摄
近日,约150名香港各界青年代表参观光谷展示中心。
新华社记者 熊 琦摄
翻开一张中国地图,要考察中国的创新地理,位于中部城市湖北武汉的中国光谷是不可忽略的一处。
中国光谷,即武汉东湖高新区。1988年,东湖高新区在“科学的春天里”应运而生。彼时,因为它距离武汉主城区较远,一度被戏称为“武汉地图外两厘米的地方”.
30年过去,光谷不仅成为武汉的一张名片,而且在全国都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在168个国家高新区中,东湖高新区综合实力排名第六,其中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位居第三,成为全国10家重点建设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之一。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东湖高新区时强调“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位的”.记者走访光谷企业发现,在这518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不仅有创新基因,更有创业传统。30年如一日的创新创业,让光谷在中国创新地理的版图上闪闪发光。
一根光纤,容纳135亿人同时通话
1970年,全球第一根光纤诞生,人类信息沟通进入光速时代。今天,便捷的远距离信息传输已成常态。在科技进步的时代大潮中,当我们回溯中国光通信的源起,故事还得从光谷讲起。
1976年,在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一个简陋的实验室里,中国科研人员用“土法上马”拉出了一根长度为17米的“玻璃细丝”--中国第一根光纤。这里是东湖之滨、南望山麓,正位于如今的光谷。
这家科研院所转制为企业之后,发展成为了今天的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走进烽火科技,其全球战略布局图引起记者注意。在国内,烽火科技在北京、南京、珠海、西安、成都、乌鲁木齐、长春都有布局;在全球,烽火科技的研发机构和产业基地建到了美国、法国、瑞典、印度、马来西亚,甚至南美洲的厄瓜多尔等地。而最显眼的,还是这家企业的总部和老家--武汉光谷。
烽火科技集团副总裁、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少华告诉记者,中国光通信几乎所有“第一”的首创均源于这里。“过去五年,我们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超3500项,新增14项国际电信联盟标准;4次在‘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光传输’领域打破世界记录。”余少华不忘提到,2017年,烽火在国内首次实现560Tb/s超大容量波分复用及空分复用的光传输系统实验。这是什么概念呢?相当于135亿人通过一根光纤同时通话。
截至目前,烽火科技公司在光电子器件、光纤接入、光纤光缆、光网络产品方面都进入了全球前五强,已承建300多条国家通信网络干线,在网运行核心设备超过3万台,所销售的光纤光缆可绕地球6000多圈。
除了“排头兵”烽火科技,光谷光通信产业的发展还有赖于诸多企业的支撑。在光谷展厅,记者见到了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世界最大的预制棒,一根直径20厘米、长3米的光棒,可以拉出7500公里“比头发丝儿还细”的光纤。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车间,记者见到了各种型号的光纤激光器产品,工作人员现场展示,只需十几秒,激光器就能完成精准、快速的切割和焊接。
上千家规模企业使光谷拥有了完善的光通信产业链,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光电子竞争的知名品牌。如今,光谷已建成国内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光电器件生产基地、最大的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和最大的激光设备生产基地,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
走进光谷,便会明白,光谷名字中的这个“光”字,绝非虚名。
8公里大道,串起4000亿元投资
光谷之实力在光,更在谷。东湖高新区形成了五大千亿级主导产业,除了光电子信息,还包括生命健康、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高技术服务;同时,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数字经济两大新兴领域也在光谷蓬勃发展。
去光谷走访,当地接待人员不无骄傲地为记者介绍,位于光谷边缘的一条左岭大道,虽然只有短短8公里,却串起了4000亿元投资。原来,在这条大道上,光谷重点布局了存储芯片、显示面板、智能终端、数字经济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产业,形成了一条黄金大道。
从“齐刘海”到“美人尖”到“小水滴”,从硬屏到柔性屏,从护眼屏到省电屏,在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各式各样的屏幕让人眼花缭乱。这家2014年新建的企业,坐落在光谷智能制造产业园,主要生产高端智能手机和个人移动电脑的显示面板。
在公司的t3(第6代低温多晶硅)项目面板厂阵列参观通道,记者看到生产车间基本实现智能化,切割、搬运、曝光等均由机器完成。公司总经理赵军介绍,这是国内首条依靠自主创新、自组团队、自主建设的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生产线项目。今年7月20日,公司已装备t4(柔性显示面板)项目首台曝光机,预计2019年上半年投产,2020年上半年量产。“如果两个工厂均处于满产状态,一年可以生产出2.4亿个屏幕。”赵军说。
另一边,在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国家存储器基地的芯片生产机台已于今年4月开始安装调试,中国首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2层三维闪存芯片有望在年底批量生产。紫光集团联席总裁刁石京介绍,64层闪存芯片也已开展研发,计划明年实现量产。
除此之外,光谷培育了斗鱼直播、安翰光电等企业,吸引了科大讯飞、旷视科技等互联网企业在这里设立“第二总部”,“互联网+”企业达1800余家,一个“芯-屏-端-网”的万亿产业集群在东湖高新区逐渐成型。
自主研发,原料从6000元降到300元
一件白色的短袖衬衫,一条黑色的朴素西裤,一副方框眼镜下和善的笑眼,头戴着扩音器领着记者在车间一一参观、讲解,这是锐科激光副董事长兼总工程师,“千人计划”专家闫大鹏。
留美博士闫大鹏,于2007年回国,与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这家公司。如今,锐科已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光纤激光器研发、生产和服务供应商。被问及回国创业为什么会选择光谷,闫大鹏坦率地说,武汉下游企业多,直接用户多;另一方面,光谷的产学研承接做得很好。研发有人投资,产品不用操心销售,专家不仅可以技术入股,还带资金入股,让投资者很放心。
光谷为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闫大鹏和他的锐科公司是一个缩影。近年来,光谷大力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引进了包括诺奖获得者在内的国际顶尖人才4名、已留住10万多名大学生就业创业,光谷35岁以下人群占比达70%,成为创新的有生力量。
在一项项专利技术、一个个世界领先的背后,是不断创新的光谷人。而如何突破核心技术的制约,实现换道超车,也成为光谷人最为紧迫、必须面对的问题。
闫大鹏说,5年前,我们和国际领先水平大约有10年差距,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实现并跑,甚至在某些特殊领域实现领跑。他举例说,原材料光纤方面,以前美国最贵卖到每米6000元,现在光谷企业实现了自主研发、生产,价格降到每米300元。下一步,企业将根据产业链需求引进人才,哪个环节卡脖子,就在哪个环节下功夫。
在刁石京看来,创新必须是面向问题的,中国没有先发优势,却可以避免前人问题。芯片制造需要基础工业支撑,有赖于整个工业体系的提升。赵军认为,面板企业最大痛点不在于技术,而是目前关键设备还依赖国外,这需要通过自主研发、人才引进、与材料厂商共同研发等方法来逐步解决。
国之重器必须立足自身,也是烽火科技所思考的问题。今年7月,烽火科技和大唐电信联合重组,成立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就是想要加快推进移动通信、光纤通信、集成电路等技术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信息领域的“大国重器”.余少华表示,公司始终瞄准国际先进研发水平和国际商用最高水平,坚持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推动中国光通信实现从“与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领域”向“部分领域实现全球领先”的转变。
东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刘子清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建区30年来,东湖高新区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不断集聚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光谷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而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特别是与全球创新尖峰地区相比较,光谷深感差距还很大。接下来,光谷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聚集人才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为自主创新、核心技术突破提供全面保障。面向下一个30年,“中国光谷203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纲要”已谋划通过“三步走”战略建设“世界光谷”.
武汉未来科技城,是东湖高新区八大园区之一。五座配楼是叶子形状,中间主楼是花朵形状,造型独特,成为了光谷的代表性建筑。从空中鸟瞰,这朵“马蹄莲”大楼的设计,不仅最大限度地吸收太阳能和风能,其盛放的姿态,更体现了光谷对于高新科技和自主创新的开放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