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中国商品在全球遍地开花,受到国外消费者的青睐。然而,一些中国游客却在境外争相抢购,从奶粉到马桶盖,从化妆品到各种奢侈品,甚至电饭煲、纸尿裤等日用品都竞相成为热捧的对象,这形成了强烈反差和鲜明对比。新的消费升级的大幕已经拉开。消费升级中的突出矛盾在哪里?该如何破解?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迟福林在《中国经济大讲堂》演讲中指出,近些年来,由于国内服务型消费供给不足,导致了健康医疗、教育等大量消费外流。
要解决此类突出矛盾,关键举措在哪里呢?
1、要加大服务业市场开放
迟福林提出,我国制造业领域基本上已经实现市场开放,但是在我们服务业领域市场开放度同制造业领域有明显的差距。“全球46%的奢侈品被中国人买走,而46%的消费份额当中,77%是在海外采购的。”他认为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尤其是消费结构变化要把破解有需求、缺供给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之一。
这个差距明显在哪里呢?迟福林认为体现在“三低一高”。市场化程度低、对外开放程度低、服务水平低,跟每个人生活相关的价格相对偏高。“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九大,到习主席4月10号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提出了我国以金融为重点的服务业开放的四大举措。不久前国务院公布抗癌药以及与其直接相关的一些辅助药品零关税,这就适应了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需求对服务业市场的要求”。
我们该怎么做呢?迟福林强调,向社会资本开放,已经成为我们打破垄断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要举措。“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重点,加快公共服务业市场开放。谁的价格低质量好、服务好就应该成为政府的采购对象。所以允许各类企业以平等竞争的方式参与政府的公共采购,这也是我们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大举措”。
2、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迟福林在演讲中指出,我国的开放转型重点、难点都在服务贸易领域。
2017年全球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已经高达23%以上,我国大概只有16%左右,我们虽然是服务贸易大国,但是还称不上是一个服务贸易强国。“我们制造业在某些领域受制于人,尤其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我们某些制造业大而不强,原因比较多,但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迟福林对比了中国和德国的情况,德国服务业占德国经济总量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都是70%。2017年,我国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是51.6%,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不到45%。“这样一些数字反映出我们发展实体经济根本的问题,就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创新和人才,我们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创新来提高的研发水平。所以在这个背景下,要把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之一,作为主动推进经济全球化的举措之一”。
3、要创新优化消费环境
迟福林强调,最近这些年,我们国家的消费环境已经出现明显改善,老百姓反映的老年人消费陷阱、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已经在逐步解决。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比如建立大数据让社会普遍参与监管,再比如说我们加强相关的立法,严厉依法打击在消费领域的各种犯罪行为,确保消费安全已经成为我们进入消费新时代一个重要的需求。“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升级的变革当中,开始进入消费新时代,无论是理念、无论是行为都需要和这个新时代相适应,来共同打造一个消费新时代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社会环境”。(央视网/央视财经《中国经济大讲堂》)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