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学民俗迎端午感受传统民俗文化魅力

时间:2018-06-20 11:09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不管多大多小的帐房,都是十一根杆子,里面三根,外面八根,别看它简单,里面的学问多着呢”,正在讲解的这位老人叫兰智雄,是肃南县帐房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赛马大会的现场,他正在为游客介绍裕固族传统民居“毛帐篷”的制作工艺流程,游客们饶有兴致的听着。“千百年来,我们的先民就是住着这样的房子,为我们遮风挡雨,让民族繁衍生息”。
 
  6月17日,肃南县索朗格赛马场民俗文化展示区,三十多位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正在将裕固族传统生活场景现场再现,向各方游客展示裕固族独特的民俗文化。“打羊毛”、“捻线”、“织褐子”、“擀毡”、“绣荷包”、“打酥油”、“制作帐房”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
 
  “铿铿,铿铿……”一种沉闷而有规则的撞击声在耳边响起,一位身着民族盛装的老奶奶,坐在一条五彩布带上操作着简易的纺织设备,她手指灵巧地将纬线从经线中穿过,再用一把厚实的纺刀用力地“剁”紧纬线,再一拉横木,那些横着的、竖着的彩色毛线就被紧密地“织”在了一起,然后再重复上面的动作。这位老人叫安玉,她也是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正在演绎“织褐子”,她说:“羊毛细了捻线很困难,织褐子的时候容易断,以前我们都用土种羊毛织”。
 
  在欢快的祝词声中,“擀毡”活动开始了,“爸爸,这些白石头是做什么用的?”,游客张先生的孩子对擀毡老人面前放的白色石子充满了好奇,老人向他们解释说,白色石头是用来计数的,一块石头代表擀了一百下,张先生和儿子不约而同的点点头。这位老人叫孟先忠,他是一位裕固族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说:“擀毡之前先要唱祝词,四五个人跟着节奏同时用力,一点也不累。如果要做毡帽,需要擀三千多下,如果做褥子,擀几百下就好。”现场观众听得津津有味,市民安先生激动的说:“这些场景只在小时候见过,现在能看到的机会越来越少”。
 
  “太神奇了,像变魔术一样,一片片羊毛变成了彩色的布,今天的民俗活动太精彩了,为我拍纪录片提供了许多素材”。苏同学是西北师范大学广播电视专业研二的学生,她在为自己的毕业作品《裕固人》准备素材,她说:“如此独特、难得一见的展演,对我们这些外地游客太有吸引力了”。
 
  “民俗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在传统文化节日里,感受、体验民俗文化,就是要告诉大家,不要让民俗文化成为只有在见到的时候,才会浮现的温暖回忆”,肃南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铁占华说。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挂牌成立
  • 甘肃肃南裕固族非遗展演“唤醒”草原记忆
  • 甘肃肃南 森警官兵与裕固族孩子一起学雷锋
  • 将近五个月未能得到有效降水 甘肃肃南牧区旱情严重
  • 甘肃肃南县安监副局长被停职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