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看H5
执笔:尹海月
视频编导:梁艳 尹海月
H5制作:中青融媒工作室
文稿编辑:蒋韡薇
--------------------------------------------------------
贺玉凤正在策划一件大事。
她打算直接找领导反映情况,尝试解决北京延庆农场多年来的垃圾问题。为此,她专门收集了一些证据:妫河旁的垃圾已经开始污染水源,有人在公厕旁偷偷焚烧自家垃圾,小树林里充斥着白色污染物。她一一拍了照片。
20多年了,她觉得也该好好反映一下了。
2019年,延庆就要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紧跟着是2022年冬奥会。“举国盛事,来的都是国际友人,人家走到你这儿一看,都是垃圾,能行吗?”光是想想,贺玉凤已经无法忍受。
延庆农场隶属于首农集团——首都最大的农业国企。从1961年建场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贺玉凤是随丈夫过来的。老伴彭玉忠是农场里的农业技术员,贺玉凤跟着在农场里喂牛、当炊事员,“啥活儿都干过”。她身材偏瘦,但精神状态极佳,毫无修饰的脸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延展开来的皱纹,呈现出一种经历过岁月辛劳的风霜感——她今年已经60岁了,农场是她真正的家。每天早晨,贺玉凤都要给这个家做大扫除——捡垃圾。
凌晨5点,贺玉凤已经拿上白手套、塑料袋,麻溜儿地出门捡垃圾去了。她边骑车边捡垃圾,哼着小曲儿,绕着妫河岸捡上一圈儿,至少要两个小时。早晚各一次,四季不停。
“她拿着一个蛇皮袋,要是夏天,凌晨4点就出去捡垃圾了。”邻居杨冬梅说。
路人很容易把她当成环卫工人,不知道每天捡垃圾是她的习惯。
这个习惯已经持续了23年。有人统计,23年来,贺玉凤捡了35吨垃圾,走了200750公里,平均每年9125公里,仅塑料瓶就捡了30多万个。有媒体拍过一张照片,她站在庭院里,脚边红红绿绿的塑料瓶,几乎要将整个小院淹没。
杨冬梅说贺玉凤爱干净、勤快,天天捡垃圾,但她无法理解贺玉凤这么多年的“热情”。
不仅杨冬梅,身边的亲人也不理解。
贺玉凤在妫河旁捡垃圾。
“两口子过日子,她老捡垃圾,我脸上挂不住。”彭玉忠说。
二儿子彭跃住在城里,总和她说:“邻居都说您是精神病,您甭捡了,我每月给您300块钱!”
贺玉凤说一开始也没想太多,当时孩子做作业,怕打扰他们,就出去遛弯。看见河岸上有垃圾,就顺便捡起来。大儿子彭霏当时上初中,记得母亲“回来的时候手里总会多点东西,鼓鼓的”。贺玉凤说,捡完垃圾,“感觉什么烦心事都能得到释放,既能保护环境,又能锻炼身体,一举多得。”
当时农村还很少有垃圾分类的概念,贺玉凤会在自行车上放两个袋子,一个用来装泡沫板、杂物,一个放玻璃瓶,“那时还没塑料瓶,都是玻璃瓶,有绿色的,也有棕色的。多数都是钓鱼的村民丢的。
有一次捞瓶子时没站稳,贺玉凤掉进了河里,“当时可害怕了,赶紧往上爬。”说起来,她仍心有余悸。
贺玉凤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热衷于捡垃圾。
有一次,她碰见一个清华大学的老教授,闲聊起来,听见那位老太太夸了句延庆真好。贺玉凤瞬间就像“打了鸡血”,开始四处找,看有没有垃圾、塑料瓶。自那之后,她干得更带劲儿了,有时凌晨3点就起床去捡垃圾,“恨不得累死了也要捡!”
贺玉凤说,捡垃圾时,她想起的是魏巍讴歌志愿军战士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
“别人走在我打扫过的这条干净的大路上也是幸福的,他们会不会也想起我来?”贺玉凤问。
这是一种来自上世纪的精神气质,通过自我奉献造就普罗大众的幸福,令她获得一种极大的崇高和意义感,她觉得最可爱的人就像在说自己,说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
朴素而强大的冬奥会东道主责任感在贺玉凤身上凸显,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展开一场环境保卫战。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孤军奋战,直到2011年,发现还有同路人。
那时,每天起来,大街上就已经被打扫干净了。贺玉凤正在参加延庆电视台举办的“生态文明大家拍”DV新闻作品大赛,她买了一部小数码相机,开始了新的活动——拍环保新闻。
“我就想把这个人找出来,不信逮不着他。”贺玉凤说,她一早起床,就去大街上找人,“在泥泞的土路上,看见一个人在那儿噗嗤噗嗤扫地呢。”贺玉凤对着那人就开始拍,那人一回头,原来是卓林根。俩人看见对方,都哈哈笑起来。
卓林根家与贺玉凤家仅相隔几百米,他也是农场工人。刚从别处搬过来,卓林根就开始周边的卫生大扫除。他总是摸黑来扫大街,天一亮就回,他不想让人知道,因为他觉得,为想让人知道而做好事是自私,会有负罪感。
谈起环境状况,这位66岁的老人有点激动,他的语速跟不上情绪,胳膊来回挥舞。方圆几里内唯一的垃圾池离他家不远,因为无人打扫,他只好亲自收拾打理,但由于没有垃圾车回收垃圾,只能就地焚烧。
两位老人维持着和大自然一样的作息,尽量保证土地母亲的整洁和体面,这种朴素的环保意识和生活作风也逐渐影响到周围的人。
贺玉凤的大儿子彭霏发现,自己的孩子不知不觉传承了母亲的生活方式。坐火车去北戴河,儿子带上两个塑料袋,先在车厢里转上一圈,把垃圾捡到袋子里。他把破纸箱子剪开,搁到阳台上,码得整整齐齐。然后把卖废品换来的几元钱,放到自己的“小金库”里——但在彭霏看来,家里“真的不缺钱”。
人们对捡垃圾的孩子夸赞褒奖,对做同样事情的老人却是冷嘲热讽。孩子的行为让贺玉凤两个儿子的心态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捡垃圾似乎也不是那么不可接受。
贺玉凤捡垃圾的事情被延庆电视台报道。2016年她被邀请去镇里宣讲,再到区里、市里。2017年,贺玉凤被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北京榜样,人称“环保奶奶”。
贺玉凤和志愿者们一起捡垃圾。
一路走来,环保奶奶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她组建了一支队伍,开始带着周围人一起捡垃圾,做环保。短短两年,已经发展了100多人,孙玉茹是其中之一,她跟着贺玉凤参加了很多环保活动,“贺姐很值得敬重,就她捡垃圾的环保意识,很多人都没有”。
贺玉凤发现,垃圾源源不断,依靠个人和影响的少数人捡垃圾,是远远不够的,治标不治本。
农场的一个保安喜欢把生活垃圾直接扔到门口,等着贺玉凤捡。贺玉凤想了个招,每次捡垃圾只捡周围的地方,专门落下这一块。时间一长,保安脸上挂不住,但由于没有垃圾桶,垃圾又被悄悄扔到路边,用树叶遮挡起来,一遇到刮风下雨,垃圾就露出来了。
农场隶属首农集团,是一片独立的区域,不归延庆区管理,垃圾问题无人负责。以前,周边村子的垃圾也往这里倒,农场成了“垃圾集中站”。这几年,区里重视环境,在各村修建了垃圾池,垃圾才少了一些。
2017年,延庆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的县市。贺玉凤说,自己是“生态区造就的一个生态人”。有人调侃,也就这里能出环保奶奶,因为有垃圾可捡。
“要是像社区一样有人管垃圾,我们早就退出了。”卓林根觉得,还是要由农场派人来协商,家家户户放上垃圾桶,再由专门的垃圾车清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垃圾池少,村民现在只能把垃圾倒在附近的大坑里。近几年,农场雇了两个保洁员,但村民垃圾扔得太分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贺玉凤一边给学生、景区工作者、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做环保讲座,宣传环保理念,一边想着怎么赶在世界园艺博览会前解决农场的垃圾问题。她和卓林根商量,打算找区里的领导协调,不知道是否有效。卓林根偏向乐观,“现在环保是大趋势,早晚有一天能变好”。
他们像两位并肩作战的战友,商量着该如何出力。贺玉凤觉得,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环保奶奶。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