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严管和厚爱都落实到位(人民观点)
——让干部想为会为敢为①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对于充分调动和激发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一项项务实的举措,让人充分感受到党中央对有担当、有作为干部的厚爱与期待。把好“方向盘”、用好“指挥棒”,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把严管和厚爱都落实到位,才能让干部干得开心、拼得安心。这组系列评论,将跟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让干部想为会为敢为。
——编者
刚性约束强调的往往是底线要求,要真正把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激发出来,关心与厚爱同样不可或缺
在其位者有担当,这是我们对干部履职的基本要求。我们评价干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有没有“宽肩膀”“硬肩膀”,有没有强烈的担当精神。
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是硬杠杠。近年来,领导干部问责制日益完善,对干部履职尽责的约束和管理越来越严格,大家普遍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工作的要求更实了。在某种意义上讲,“官越来越不好当了”是件好事,规矩多了、要求严了,干部的责任心会在约束中越来越强。
当前,少数地方仍有这样的现象:一些过去“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单位,如今门好进了、脸好看了、话好听了,但事情还是不好办;有人以“暂无政策”为理由,片面生硬地套用文件,底气十足地拒绝解决群众诉求;有人以“层层传导压力”为借口,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给下级和基层;还有的人对上级的吩咐竭尽所能,对群众的呼声却光有好态度、没有真作为,“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对于这样的“软抵抗”,还应继续坚持严管、加强问责。
但也应该看到,刚性约束强调的往往是底线要求,要真正把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激发出来,关心与厚爱同样不可或缺。
我们也不讳言类似情况的存在:一些个性鲜明、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受到冷落排挤;一些敢想敢干、敢闯敢试的干部,由于在探索过程中遭遇挫折,被指指戳戳乃至失去提拔重用的机会。这样的导向之下,个别基层干部甚至想着去担子相对不重的所谓“冷衙门”,把这里当作避风港,心灰意冷、一心只想“休养生息”。
要做到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必须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贯彻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辩证法,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
倡导和激励,是为了解决干部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等问题。谈及《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发布的意义,中组部负责人重点就此作出了解析。成因复杂的问题,需要辨证施治。正是针对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担当不足“不敢为”,《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对症下药的办法,不只是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也有能力上培养、经验上历练,还有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充分体现了为敢于担当、勇于作为者解除后顾之忧的深切关怀。
这些年来,干部群体的辛苦和奉献是有目共睹的。不少干部尤其是基层干部负担重、压力大、待遇不高,需要比一般人有更强更高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境界。“你为大家着想,组织为你着想”,我们党历来提倡让牺牲者无憾、让奉献者无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既要求干部自觉履行组织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纪律、规矩办事,不滥用权力、违纪违法,又对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同时还指出,对广大基层干部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关心、格外爱护,多为他们办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
经验告诉我们,从严管理干部推进一步,干部激励工作就要跟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加强能力培养,坚持优上劣下,把严管和厚爱都落实到位,激发起广大干部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的干劲和热情,我们的干部队伍一定会焕发出更加蓬勃的朝气、凝聚起更加强大的力量。
《人民日报》(2018年05月28日05版)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