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可:每株被善待的果树都是绿色银行

时间:2018-05-22 13:42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中青在线 点击: 载入中...
  杨大可(左)
 
  在重庆市云阳县东北部,有座常年云雾缭绕的无量山,相传得名于山峦深处曾住有普度众生的无量寿佛,另一个传说是,道家大师张三丰顺长江而下,因其苍茫无际,称其无量山。
 
  这片海拔1400多米的山峦,曾经是为“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后就只能到无量山去挖土”而“躺枪”的贫瘠之地;如今,这里诞生了创业榜样:毕业于四川大学的杨大可用18年青春在这里开荒种树,他创建的云阳县大果水晶梨专业合作社,有476户农民,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
 
  43岁的他,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成为共青团重庆市委兼职副书记,并当选十九大代表。在他的创业故事背后,一座“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野梨树结出的创业梦
 
  1856年,湖广填四川时,杨大可的祖上搬到无量山一带,选择在一棵巨大的野梨树旁安家。到了晚上,拿梨当饭吃,一家子度过了艰难时期。
 
  他的先祖尽量省出梨子,变卖成铜钱,逐渐积攒家业,在无量山安顿下来。而村上好几户人也因这棵树的救济而存活了下来,让杨家在当地赢得了声望。
 
  这些墓碑上的文字和口口相传的故事,让梨树在杨大可的家族史上烙下了印。这个家族甚至开始专业种植果树。他的爷爷杨兴汉1937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农业系,后来也回到无量山种树,1985年,他更是承包了无量山上70亩乱石窑,带着全家人垦荒,种植果树。
 
  乡邻们种庄稼,他们却只种果树,有石头缝就种。经过两代人的努力,到杨大可上大学时,果园里已经有了六七千株黄花梨。当时,受制于交通,大多是物物交换,每到丰产季,邻居就会用一斤稻谷或者两斤玉米,来兑换刚摘下的梨。
 
  杨大可15岁时,隔壁村一中年女人来换梨。她跟杨家打赌,说能一口气吃下两个脸盆的梨子。结果,她真的在1小时左右吃完了大约20斤的梨。
 
  这样的场景显然让杨大可认识到梨树的价值。爷爷从小对他灌输的生命哲学中,每次都会强调“对一棵树好,它一定会给你回报”;爷爷还告诉他,“在无量山,利用土地最划算的不是粮食,是树!”这一切,让他从小就对农村种植业充满期望。
 
  因为种果树,杨家成了改革开放后村里第一个万元户。家里直接跳过黑白电视机买了彩电,每晚,院坝里都是里三层外三层的人……
 
  卖梨的钱让杨大可一路求学,考上了四川大学。
 
  在大学校园,杨大可学的是应用电子,心里挂念的却是家乡的梨园。听说成都龙泉驿的水果特别好,他就实地去考察。他发现,这里的水果品种丰富、质量好,还有适合城里人休闲度假的生态观光农业。
 
  他震惊了。“我深切地意识到,同样是水果种植,爷爷的梨园和外界有着巨大的差距。那时,我就有了一个心愿,把爷爷的70亩梨园做到龙泉驿的水准和规模。”
 
  1999年,杨大可大学毕业。他上网查询资料时发现,从韩国进入中国市场的大果水晶梨果肉细腻、化渣、汁水甜。最吸引他的是,当年可挂果,亩产可达5000斤。
 
  “如果老家的梨园都换成这个,经济价值要翻10倍。”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条信息的价值,兴奋地下载好资料,和爷爷商量后,放弃了成都的工作,和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的女朋友一起回村种梨。
 
  就这样,他选择了滋养祖辈生命的梨树开始创业之旅。
 
  此刻正值世纪之交,两个名校大学生回家乡的大山务农,在当地引发轰动。但在杨大可看来,这是理性的选择,“梨园那时的效益就有10万元,如果我能种上经济附加值更高的品种,效益还会提升,回家比在城市更有前途。”
 
  创造一种叫“大可”的水晶梨
 
  回到无量山,杨大可在距离爷爷果园3公里处,承包了另一片288亩的荒地。
 
  和他爷爷、爸爸当年创业时的情景一样,又一次全家出动,撬开满山的石头,把坡地整理成梯地,清理出碎石杂草,打下3万个两尺见方的窝子,开荒种树。
 
  前3年,他们把每一分钱都投入到种苗和管理上,“3年没有买过新衣服和鞋子,连电话费都缴不起。”
 
  创业格外艰辛。“我至今记得,有一年下大雪,我和父母早上7点半就上坡干活,到了中午12点半,饥肠辘辘的我们眼巴巴地盼着我女朋友送饭来。老远,我们三人看着她,脚穿一双溜滑的旧布鞋,一路踉跄地走在雪地里。”
 
  “还剩几十米时,她一下子滑倒了。端了一个半小时才送来的饭菜,倒在雪地里。她当时就慌了,赶快用手捧起洒在雪上的饭菜,重新装好给我们送来。”杨大可回忆说,在雪中劳动了半天的一家子,又冷又饿,就着饭菜上沾着的雪水大口地吃起来。“我记得当时我女朋友眼里全是泪水,那时,我连给她买一双5元钱胶鞋的钱都没有。在荒山上创业,就是靠这份苦干,要能吃得苦中苦。”
 
  2002年,他的水晶梨丰收了。他爷爷的黄花梨每斤五六毛钱,而他的水晶梨是其10倍——这个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很快就从梨园挣到了第一桶金。
 
  如果单看种树,当时的杨大可并不比其他果农强,但很快,大学生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
 
  首先是品牌意识,他们在海拔900~1300米的高山阳面,种下了大片的大果水晶梨,还拥有了用自己名字命名的“大可水晶梨”品牌。
 
  其次是规模经营,他承包了无量山上更多的荒地,2006年,他进一步创建了专业合作社,而今,合作社共有476户农民,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达70余户。让更多人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在市场中成为“成捆的筷子”,更能抵御风险,并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最后是科学种植,他们通过多年的种植和选育,发现落叶水果在冬天光着枝丫越冬,因此探索出“土理论”,趁冬天低温时完成施肥、嫁接等管理,让果树在冬天积蓄力量,等到春夏时更加旺盛地生长。
 
  因为忙碌,创业的时间过得飞快。每到春天,果园里飘雪一样的梨花美如烟云,但这迷人美景有时却潜伏着果农难以承受的危机:4月,本是梨花盛开的季节,无量山可能还处在恶劣的霜冻天气,导致花期受影响,一旦遭遇冰雹等极端天气,打掉了梨花,果农一年就白辛苦。
 
  于是,杨大可选择“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他认识到,只有拥有足够丰富的品种,错开各种水果开花、结果的时间,才能规避气候风险。因此,他建设了6个基地,种植了46种水果,只要找得着的,不论什么品种都引过来,小规模试种成功后再铺开。而今,从4月到10月,无花果、水晶梨、八月瓜、车厘子、猕猴桃、柿子……无量山果园的水果几乎不间断,通过物流发往全国,为他们赚回真金白银,他也有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他的果园从重庆拓展到贵州、云南、湖北等省市,并推行树下种草、以草养畜、畜粪肥树的循环经济模式;他还饲养蜜蜂为果树授粉,同时收获高质量蜂蜜;到了采摘季,果园向游人开放,色彩缤纷的水果和野生的药材、蘑菇,让都市人享受大自然的丰富馈赠。“即使再碰到花期冰雹或其他突发状况,依然有稳定的收入。”
 
  农业也是“金饭碗”
 
  近20年来,杨大可着力于落叶水果的现代化管理,比如嫁接、植苗、拉枝、追肥、杀虫等技术,还尝试有机栽培让果子口感更甜、营养更丰富。
 
  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全国各地的果农都来找他学致富本领。目前,杨大可的公司为全国76个果园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做大产业的同时,带领当地乡亲致富。
 
  2013年,贵州正安县左天银家的桃园因为品种落后,一直亏损。他们就根据当地条件,为其重新规划品种,将优良品种果树的枝条嫁接到老树上,当年就结果,一次性为左的果园增收20万元,扭亏为盈。
 
  他充分运用互联网、现代物流的优势,不断缩短果子从树上到果盘的时间,以保证水果的新鲜。
 
  营销理念的升级让现代农业的发展如虎添翼。借助好的创意理念,让好的产品实现更大的价值。
 
  他种了一种从罗马尼亚引进的西梅,颜色偏紫,市场售价极高,北京、上海等地批发价高达50元/斤。此前,他发货给水果商的批发价格在11元/斤左右,“对我来说,这已经很理想了。”
 
  去年,重庆师范大学一些参加“三下乡”活动的大学生来到无量山,他们提供了一种前卫的营销视角,为这款西梅取名“蒙娜丽莎李”,利用电商平台,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把价值180万元的“蒙娜丽莎李”全部销售一空!
 
  更让杨大可惊奇的是,他们还在果园找到1000多颗一枝双果的成对李子,取名“情侣果”,限于七夕发售,每对售价13.14元,寓意一生一世,这个创意,让“蒙娜丽莎李”的价格提高到上百元一斤,还供不应求,很多电商客户主动联系他,要求发货。
 
  “知识和创意创造的奇迹,让我看到了广阔乡村更多的发展契机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现在,金钥匙掌握在年轻人手里。”被重庆选入“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报告团的杨大可,参加了32场巡回报告会。他总会讲出自己的故事,当年,上大学的自己,因为见识了成熟的水果产业,利用网络找到大果水晶梨,让爷爷的梨园果子溢价近10倍;而现在,大学生们又把自己的销售单价提高了10倍。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提醒当代的知识青年注意到土地、创意所蕴含着的机会。
 
  他向3.1万名现场聆听的基层干部、青年学生和510万人次在线观看的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每一棵被善待的果树都是一座绿色银行,有望固定从中受益,这样的事业是可持续的,这样的财富才是取之不竭的,你只需要掌握开启财富的金钥匙。”
 
  “18年前我到农村创业,别人都说大学生迟早会走,但我不但没走,还可以骄傲地说,今后当农民,才是金饭碗。”这名党的十九大代表告诉青年们,“如今,当农民也是‘金饭碗’,因为开启绿色银行的钥匙就掌握在有知识、有本领、有担当的年轻人手里,只要你愿意,希望的田野上一定会点燃你灿烂的未来!”
 
  而今,他迎来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乡村创业者。“我们村不仅我回来了,中科院研究生也回来了,在隔壁山坡养锦鸡;还有四个年轻人今年春天每人凑3万元分子修农家乐,夏天旺季每人拿到当年分红10多万;在外发展很成功的建筑商,回来准备投资和我一起种果树。”
(责任编辑:苏玉梅)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