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着眼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郑重宣示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宣布了一系列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主动扩大进口。从过去出口创汇“卖全球”到今天扩大进口“买全球”,中国自主开放的步伐蹄疾步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主动扩大进口的重大意义何在?在扩大进口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就此,《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
隆国强表示,主动扩大进口,不仅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更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战略抉择,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积累,中国自主扩大进口,不仅有意愿,有行动,更有能力。未来,中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必将按照自己的节奏、步伐,坚定不移推动自主开放,努力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国以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
记者: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而言,坚定不移继续对外开放,积极主动扩大进口,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隆国强:从经济学角度看,一个国家如果出口依存度高的话,说明其参与全球化分工的程度就比较深。在国际经贸体系中,进口和出口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出口不可能长期“一条腿短、一条腿长”。主动扩大进口是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扩大进口有利于弥补资源不足、扬长补短。纵观世界各国,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长板和短板,如果不与国际社会交流,那短板就将成为一国发展的制约所在。对于我国而言,同样如此。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人均资源不足,不少资源存在较大短缺,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适度进口是国情决定的必然选择。以大豆为例,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大豆进口量相当于要用6.7亿亩的耕地才能生产出来。如果都由国内来生产,这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要满足国内大豆消费需求,就必须在发展国内生产的同时,依靠进口来弥补。再如,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0%至70%,但如果纯靠国内产出,环境成本等各方面成本高企,扩大进口是必然选择。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参与全球分工扩大进口,首先有利于弥补资源短板。
第二,扩大进口有利于增加人民福祉。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进人民福祉是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扩大进口,不仅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还能有效改善民生、增加人民福祉。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扩大进口是适应消费升级趋势的必然选择。当前,随着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日趋强烈的需求和国内低端供给相对过剩、中高端供给相对不足的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可以更有效、更直接地增加相关供给,从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进口更多丰富而又物美价廉的商品,会给消费者带来购买更便利、价格更实惠、种类更丰富的体验,为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增添更多实惠和惊喜。对于寻常百姓家来说,不出国就能以合适的价格买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商品,会让人们更有幸福感、获得感,这也是更好增加人民福祉、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一个重要举措。
第三,扩大进口有利于提升出口竞争力。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参与全球分工,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进口,是迅速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选择。进一步看,通过进口更好更先进的设备、服务、零部件,不仅可以弥补短缺,还可以提升我们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从而增强我国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有了更多高新技术装备进口,“中国制造”才能走得更远。这也是充分发挥我们比较优势,尽快提升全球分工地位的一个战略选择。
第四,扩大进口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促进企业提升竞争力。积极扩大进口,意味着将有更多的国外优质产品、服务、企业进入中国。这既能倒逼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还将加大国内市场竞争程度,迫使更多企业增强竞争力,进而打破对一些产业的过度保护,改善我国营商环境,建立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扩大进口有利于让世界分享“中国机遇”。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追求的是平等互利的双赢多赢。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商品。积极主动扩大进口,能够把中国的发展成果和红利更多惠及全球。这是中国履行国际责任和改善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举措,体现了大国的责任担当。进一步看,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多边贸易体制受到挑战的背景下,中国积极主动扩大进口,让世界各国都能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更是中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和平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的重要体现。
记者:这些年来,中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自主开放,特别是今年以来一系列扩大进口的措施加速落地,赢得国内外广泛关注和普遍点赞。未来,在我国积极主动扩大进口过程中,您觉得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隆国强:我想,有两点需要重点把握。
其一,我国扩大进口既有主动意愿、有积极行动,更有坚实能力。一方面,我国在扩大进口上行动积极、成效明显。10年来,中国进口额增加了5800多亿美元,占全球增量的近20%,目前中国已成全球最大市场之一,进口额约占全球份额的1/10,连续9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第二大进口国。另一方面,中国自主扩大进口有着坚实能力。能力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有庞大的消费市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承载了全球近1/5人口的大国,中国即将实现全面小康,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这是扩大进口的重要基础。另一个是我国有强大的国际支付能力,这也为积极主动扩大进口奠定了坚实支撑。
其二,我国积极主动扩大进口有自己的坚守和节奏。在我国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以我为主、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同时把握改革开放的节奏力度,防范风险、趋利避害。未来,扩大进口同样要有自己的坚守。
如何让扩大进口之路更加顺畅?这需要在完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环境、降低关税上下功夫。既要切实解决进口环节制度性成本高、检验检疫和通关流程繁琐等突出问题,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还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国内市场环境,在关税、进口检验、市场营销等方面创造机会平等的条件,让消费者自主选择,让市场发挥作用。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中国市场魅力无限、活力无限、机遇无限。今天,更加开放、自信的中国,将更加积极主动扩大进口,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经济快车,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携手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欧阳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