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光明日报记者陈晨
“3月底,全国市场主体总量达到标志性高点,达到1.002亿户。”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在介绍一季度市场环境相关情况时表示,一季度我国市场准入环境进一步优化,新企业、新产品、新发明快速进入市场,为经济繁荣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
准入环境不断优化
3月16日,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登记服务大厅,一家科技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冯是聪领到了全国第1亿张营业执照。“昨天在网上提交了材料,今天就领到了营业执照,速度真是太快了。”冯是聪说。
全国市场主体能快速突破1亿户,离不开市场准入环境的持续优化。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先导,市场准入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围绕企业的市场准入,商事制度改革大幅度压缩了企业开办时间,“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不断扩大,“最多跑一次”等便利化改革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围绕产品的市场准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全国“一企一证”改革全面实行,强制性认证(CCC认证)总体改革实现了“目录瘦身、简化程序、减轻负担”……
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消除了市场准入的制度性约束,提高了投资创业的便利化水平。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通过对互联网137万条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一季度网民对市场准入环境的正面评价占86.33%,略高于2017年平均水平。对营商环境的评价持续走高,满意度从2013年的89.93%提升至今年一季度的92.46%,这些数字都表明,改革增强了百姓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一季度,全国新设市场主体377.6万户,同比增长4.9%,平均每天新设市场主体4.2万户。其中,企业新设132.3万户,同比增长5.4%,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1.47万户企业;个体工商户新设240.4万户,同比增长5.8%。
从结构来看,新设企业中服务业增长较快,制造业出现负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大幅加速。一季度,第三产业新设企业104.9万户,同比增长6.5%。其中,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21.3%、17.6%、9.8%。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自2016年持续回升以来,制造业新设企业首次负增长,同比下降1.9%;金融企业继续负增长,同比下降8.4%;房地产业保持较快增速,同比增长15.6%;外商投资企业新设2.2万户,同比增长90.7%。特别是广东省,新设外资企业增长2.8倍,占全国的59.6%,显示出粤港澳大湾区开放政策的积极效应。
新设市场主体的大量涌现,成为创业创新活力迸发的重要标志。据测算,2013—2017年,新成立市场主体发展质量持续向好,新办纳税人当年纳税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从7.8%提高至30.2%。与此同时,新产业新业态也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重要动力,为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的动能。
竞争环境持续改善
良好的市场环境,离不开有效的市场监管。一季度,针对影响市场竞争环境的突出问题,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加大市场监管执法力度,共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15万件。
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的同时,企业信用监管长效机制日趋完善。截至3月底,全国已公示年报企业达802.6万户,年报公示率26.63%,比去年同期高3.35个百分点;涉企信息归集共享与联合惩戒不断加强,到3月底,3.17万户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联合限制失信被执行人担任企业高管25.7万人次。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作用进一步发挥,一季度,该系统的日均访问量和日均查询量分别达4094.1万人次和321.2万人次,成为了解企业信用信息和社会监督共治的重要平台。
市场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互联网751万条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显示,一季度,网民对市场竞争环境的正面评价为80.13%,高于2017全年平均水平。
“我们将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继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有效区分‘证’‘照’功能,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的难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将继续强化重点领域监管执法,进一步加强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大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力度。
《光明日报》(2018年05月03日10版)返回光明网首页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