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争先女焊将:用焊枪雕出“完美艺术品”
于静
央视网消息:作为公司唯一的女高级电焊技师,于静平时没有太多言语,平静淡泊的外表却藏着一颗对职业高度热爱,对事业高度负责的心。
多年以来,在艰苦的焊接岗位上,她与男职工一样摸爬滚打,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一线女职工,成长为全国铁路先进女职工、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
1991年,于静毕业于辽宁大连机车技师学院,被分配到了大连中车。刚入行的于静暗下决心要把活干好。理论欠缺,她就自己买来《焊工理论》等书籍学习;实践不行,她就利用工余时间抓紧练习。别人在聊天休息,她在埋头练活,有不明白的地方就主动向老师傅请教,学习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
很快,她就成为同期进厂青年中的佼佼者,并获得了电焊工中级证书、高级证书,各种大赛中越来越经常地看到她的名字和身影。在一次公司的技术能手大赛,她得了全公司第一名。
随后,于静给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冲刺工人技师、甚至是高级工人技师。当时,她的女儿也到了冲刺中考的时候。有心的于静和女儿开赛,竞赛的目标就是:一个要进入重点高中,一个要拿到高级技师的资格。当女儿拿到重点高中录取通知书时,于静也实现了自己的又一个目标:成为公司仅有的一名女电焊高级工人技师。
于静总是能把每条焊缝都干成精品,像雕琢艺术品一样细心打磨焊缝、清理焊渣,她的焊缝被质量专检人员定为信得过焊缝,大家也十分放心将焊接关键部位和难度较高的焊缝交给她。
工作中的于静(图片来源:大连新闻网)
一次,公司要对电力机车油箱进行焊接。焊缝长达一米多,要求焊缝高低均匀、平直美观,还要登高作业,很多男职工都望而却步。于静却主动请缨冲了上去,她一脚踩在凳子上,一脚踏在工件上施焊。工作到一半时,有旧伤的胳膊疼痛难忍,她凭借极大的毅力忍住疼痛,把这块“硬骨头”啃了下来,焊缝近乎完美。
近年来,公司机车新产品产量骤增,有缅甸机车、南非机车、160公里机车、200公里机车、4400马力机车、8轴机车等多种出口机车和机车新产品同时交叉生产,生产任务和技术要求是空前的。
2015年,公司承担着电力机车牵引杆的返修和新造生产任务,其中牵引杆对焊缝的强度与韧性要求极高,对焊接方法及焊接质量要求极为严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不到50%。
面对从未有过的任务量和严标准,于静迎难而上,凭借精湛焊接技术边干边总结,极大地提高了焊接质量,使原有的双侧未融合缺陷极少出现,X射线探伤合格率达90%以上,随着焊缝质量的改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于静还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针对庞巴迪机车油箱箱沿法兰框组对焊接时产生变形的情况,认真分析,反复调试,制作了反变形工装胎,解决了生产难题。在大干4400马力机车时,针对原有的焊接程序繁琐,焊后质量难以达标的现状,她通过对工件测量分析,自制胎具,提高了焊接效率,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新产品生产任务。在进行八轴机车组焊砂箱时,由于砂箱件属于密封件,在组对时,她同铆工共同协作把焊缝的间隙控制在可焊范围内,在施焊时对焊点进行打磨,特别是对两接口处焊缝,把预先焊好的第一道焊缝收尾处打磨出破口度,再进行施焊,这样不但保证了接头平整,而且对焊缝质量也有更好的保证,确保焊缝接头处没有渗漏的现象,使砂箱焊接质量达到百分百保证。
2012年7月,大连市举办第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来自全市40多个企业近200多名选手报名参加电焊大赛,其中不乏电焊高手,还有历届获奖的佼佼者。
于静作为大连机车87名选手之一参加比赛,也是这次大赛当中唯一一名女选手。第一关理论考试于静顺利通过,200名参赛选手只剩下80人进入第二关实作考试。实作考试项目是纯二氧化碳焊。这项考试难度高,焊面不好成型,操作起来飞溅大,也是电焊大赛中选手最怕的题目,期间有的选手直接就退出了考场。但是于静却气定神闲,不仅打败了造船厂电焊高手,而且登上了大连市电焊大赛的最高领奖台,第一次由女职工捧得了全市电焊大赛的桂冠。
这些年来,于静始终坚守在艰苦的一线岗位,用积极肯干,踏实工作、不断学习的心态,为生产任务尽自己的一份心、一份力。“干好电焊工这个活儿,腕功、蹲功、眼功一项也不能少。我心细能吃苦,属于典型女汉子。”于静说。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