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任远诺丁汉大学(宁波)商学院教授,浙江省品牌学院执行院长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发展”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根本,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发展”的核心。坚持深化供给侧改革,建设创新型队伍,秉持创新思维,利用科技方法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中国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制造业发展也呈现新模式。无论是技术水平,资源投入,专利数量,生产方法和生产率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生产的高端装备已经遍布世界,上已入太空,下已进深海,经济增长方式也逐渐从高速向高质转变。
提质增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习近平同志在大会上对于“质量”和“效益”给予了特别关注,提出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原则,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中国经济质量优势,直击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下完成原始积累并已具有较高的制造水平。未来的制造业发展是以质量为主、以效率为先,走以质取胜的道路。在制造业发展中,应坚持质量基础提升与产业质量升级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加强标准、检验、检测、认证等质量基础建设,改善质量发展的技术条件,攻克影响产业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问题,从而推动质量水平向中高端迈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健康发展。在制造业发展中,应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提品质、创品牌为主攻方向,解决企业关键质量问题,以赢得市场认可的国际化品牌为标志的竞争新优势,从而为国家拿出一张闪亮的名片,为中国制造业建立全球品牌提供最大助力。
加强创新,优质产能“走出去”
走出去是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中国实现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有效途径,并且建立强大而有效率的品牌是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阶段的必经之路。品牌是产品、市场、服务、社会形象的综合力,品牌也是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制造强国的核心竞争力。中国品牌要想在国际市场上获得认可,中国企业必须重新赋予创新能力和冒险精神。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要在可见的未来树立全球品牌方面并取得与其商业影响力匹配的突破,这意味着中国制造需要建立威望,梳理自己的标签-品牌。中国制造要完成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破,打造真正属于自己的国际性品牌正是中国制造的最后一公里。一方面,需要激发企业提升质量和品牌的内生动力,推动品牌产品和高质量产品出口,加快高端技术装备和优质产能“走出去”;另一方面,促进企业增强质量和品牌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推广卓越绩效、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品牌培育活动,建立完善质量、标准、品牌等管理体系。“中国制造”的明天,并不在他处,而仅仅在于能否做出打动人心的产品,其深意也就是在新常态下,中国必须走自己的品牌之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首先就要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形成一批国际品牌是形成新的比较优势的重要标志。而其中中国制造依靠质量与标准,提高中国制造品牌的创新力与竞争力,实现中国梦的发展路径就是:创新+质量=品牌。
全面支撑,走出中国品牌发展壮大之路
习近平同志在大会上向中国人民描述了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加强经济合作从而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具体战略思维。从扩大优质供给、加快发展中国制造,到建设现代化经济改革的发展架构下,“一带一路”政策红利的加持等一系列举措,从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到对科技技术创新的投入,人才团队的组建等一系列的支持,从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到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等一系列的调整,等等方面都支撑着让中国制造先行,建立中国品牌形象,而从推动中国制造的深化发展与对外合作新模式的建立。
中国的富民强国道路在全世界并无参考的对象,中国走自己的路,证明了自己的发展模式虽独特但有效。一个令人尊敬的东方大国已经站起来,而从经济带头走出去,利用品牌加深世界影响力的征程也已经开始。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