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村庄逐渐在变化

时间:2018-01-16 16:3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中国新闻网 点击: 载入中...
  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个村庄逐渐在变化
  
  1978年冬天,为了能吃饱肚子,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严金昌和另外17人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实施了农业“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四十年后,严金昌的家里开起了农家乐,住上了洋房,家里有车,吃穿不愁。说到未来的计划,他乐呵呵地表示,下一步打算扩大农家乐的规模,接纳更多游客来小岗村来。
  
  
  “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 许梦宇 摄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农村发展缩影,小岗村人从吃不饱饭,到家家有车,办农家乐招待游客,可谓天壤之别。这一点,严金昌感受最深:“想当年我们搞‘大包干’,就是为了吃饱肚子。现在经过40多年的努力奋斗,我们终于从‘温饱线’上迈进了富裕门。”
  
  18个红手印,小岗村“跨过”温饱线
  
  “大包干”前小岗村有多穷?翻看村里的历史记载,“没饭吃”是村里老一辈人共同的回忆。尤其是1978年实行“大包干”之前,安徽遭遇特大旱灾,不少村民都携老带幼去其他地方要饭,有名的凤阳花鼓也被当成讨饭的工具。
  
  为了吃饱饭,小岗村18户家庭各选一位代表聚在村中一间偏僻的草房中,摁下了红手印——实行“大包干”。所谓“大包干”,就是包干到户,是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1978年,严金昌就作为带头人,以“托孤”的方式按下鲜红的手印,搞起“包产到户”。当年11月24日晚,在煤油灯光中,带头人严宏昌写下“保证书”: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刹(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大包干纪念馆内,1978年18位村民按下手印的雕塑。
  
  第二年,包产到户就让村民们丰收了。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79年秋收后,小岗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1.75万公斤增加到6.62万公斤,人均口粮由93公斤增至350公斤,人均收入由22元增至350元,村民迅速解决了温饱问题。
  
  包产到户后,严金昌一家生活逐渐有了起色,但又遭遇到新问题——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跨进富裕门。尤其在2000年以后,很多农民选择外出打工或在当地从事二三产业,农村的土地大量荒芜,“谁来种地”是拷问着小岗人的一个现实问题。
  
  2004年,小岗村在第一书记沈浩的带领下开始致富——通过土地流转,将土地集中起来,搞合作化经营。一批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顺势而生,通过土地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搞规模化经营,在小岗这片土地上开始了新的土地“改革”。
  
  98个红手印,挽留第一书记再干三年
  
  初到小岗村当第一书记的沈浩,小岗人对他是怀疑的。有人觉得他是为了“镀金”,有人认为他太年轻,而沈浩提出的土地流转,更是让村民疑虑重重。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少农户担心自己“丢了土地,再也收不回来”。
  
    资料图:沈浩与小岗村村民在一起。
  
  但也有人支持。严金昌在2005年前后将自己家中的土地流转出去,后又听从沈浩的建议,在村中开了农家餐馆。
  
  在他看来,以800元一亩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把土地流转过来,交给企业整体经营,这样农民也不吃亏;劳动力解放出来后,又可以去企业打工增加收入,一举两得。
  
  而通过流转土地种植,小岗村人程夕兵更是收获不少:2016年,他家纯收入25万元,2017年上半年利润达30万元。今后,他还想着要打造一个农业产业链,申报家庭农场,准备建设烘干房和米厂,从粮食种植、烘干、加工,再到消费者的餐桌,实现一条龙的服务,打造小岗粮食品牌。
  
    
  小岗村村貌。
  
  土地流转是沈浩“三步走”发展规划的其中一部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
  
  如果说土地流转还让村民有所疑虑,那么发展旅游业就让村民们真真切切尝到甜头。以严金昌为例,每年除去土地流转的收入,他家的餐馆经营收入能达十多万元。
  
  2006年10月,沈浩选派任期将满。村民为了留住他,起草了一份言辞恳切的挽留信,并用按下红手印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是1978年后,小岗村村民第二次按下鲜红的手印。自此,沈浩在小岗村留任,直至其2009年与世长辞。
  
  现如今,小岗村正在创建国家5A景区。小岗村葡萄专业合作社、美国GLG集团产业园、小岗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和农村电子商务等项目的落地,为小岗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从过去的“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到现代农业、旅游业、招商引资同步发展;从“大包干”到“大集体”,从“红手印”到“红证书”,小岗村不断变化着。“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金字招牌,在全村村民的奋斗下,被擦得铮亮。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民政部:中、低风险区域养老机构可逐步恢复开放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 完善
  • 保险业开放提速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将诞生
  • 国资委定调2020国资国企改革路线图
  • 中国扩大开放为世界创造发展机遇(国际论坛)
  • 中国扩大开放为世界创造发展机遇(国际论坛)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