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风险,2018怎么干?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位列三大攻坚战之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
防风险大幕开启于2017年。这一年,监管部门专项整治市场乱象,弥补制度短板,引导金融机构回归本源,专注主业,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018年金融防风险将在哪些重点领域出手?投资者和企业等市场主体如何看待防风险?怎样建立防风险的长效机制,从根源上遏制风险产生的苗头?我们从银行业、资本市场、保险业和地方融资平台四个领域,聚焦2017年防风险的主要成效,反映企业、投资者、金融机构的实际感受和来年期盼,共同探讨构筑今年金融业防风险屏障的有效路径。
——编 者
银行业,去杠杆回本源
本报记者 欧阳洁
江苏嘉年华服饰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服装及饰品设计、制造、销售的小企业。去年公司考虑重新调整布局,规划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发展得找准方向,集中发力;产业升级得跟上市场,精准布局。”公司负责人杨克纯说,2017年,他们主动收缩负债规模,归还银行借款400万元,轻装上阵。今年,公司将成立自己独立的品牌,并入驻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期间少不了对资金的需求。
“希望2018年银行能继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如发行短融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我们的融资成本能降低0.3%到0.5%。”杨克纯说,服装业属于传统行业,利润率不高,企业自身也要重视资金风险,如控制应收账款账龄,减少垫资生产,控制负债总额和融资成本,防止利息负担过重而加剧企业“钱紧”。
中国银行泰州分行负责人卞大军说:“像嘉年华这样专注主业、主动求变的制造业企业,正是我们的服务对象。2017年中行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等支持力度,同时限制产能过剩企业融资规模,严格控制信贷资金用途。”
卞大军分析,2018年防风险任务依然艰巨,前期对传统行业投放的贷款可能面临较大信用风险防控压力。同时,也需警惕有部分企业对市场行情发生误判,过度负债。在去杠杆的宏观背景下,企业融资成本总体预计将呈现上升态势,增加企业债务负担,“建议企业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严控债务规模,审慎投资扩产,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
记者展望:
一年来,防风险无疑是贯穿银行业发展最清晰的一条主线。压同业、降理财、去表外,银行业摒弃速度和规模情结,减少通道、缩短链条,聚焦主业、服务实体,经过半年多的整治,市场乱象频发高发势头得到遏制,银行回归传统贷款业务。
防风险、治乱象,少不了监管铁腕。去年银监会全力整治市场乱象,依法查处大案要案。12月银监会对广发银行惠州分行违规担保案件开出天价罚单,罚没金额合计7.22亿元,随后又对参与出资的机构处以重罚,并处罚相关责任人。
2018年金融风险如何防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预计未来一个时期金融去杠杆进一步深化推进、金融强监管力度不减,一系列类似资管新规的监管新政还将陆续出炉。
金融业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连平分析,“金融和房地产良性循环”要求金融既要支持和促进房市的良性健康发展,但也不能助长房市投机和泡沫。“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则是继续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控制杠杆率、禁止过度期限错配、严禁监管套利等。从主要领域来看,预计对银行表外业务、互联网金融、“僵尸企业”处置以及金融控股公司等将重点加强监管和治理。
证券业,股市生态更“干净”
本报记者 许志峰
去年股市给人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变“干净”了。北京股民刘一德感慨:“比如,往年一到年底,市场就炒‘高送转’概念,上市公司也迎合市场,各种大比例送股制造炒作题材。可今年,‘高送转’这个词都没人提,玩‘账面游戏’的炒作不吃香了。以前垃圾股的保壳,年底也会炒一波,现在也基本看不到了。”
慧球科技“1001项议案”违法系列案,九好集团与鞍重股份“忽悠式重组”案,雅百特财务造假案……2017年,股市不时出现这类影响大、关注度高的事件,监管之手针对种种乱象重拳出击,果断亮剑,及时回应了投资者的关切。
良好的市场生态是资本市场有效发挥功能、服务实体经济的前提。一年来,资本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新股发行常态化,新规密集出台。稽查执法不断强化,市场乱象有效整治,资本市场的生态环境明显净化。
2018年,刘一德最关心的是限售股减持问题。“前些年,有些公司上市后想办法把股价做上去,然后大股东‘清仓式’减持,空仓走人,吃相太难看。去年出了关于减持的新规定,情况好多了。”刘一德说,但2018年限售股解禁的还是挺多,有些股票解禁期满,股价就跳水,说明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是很敏感。怎么减少限售股对市场的冲击?需要关注。
防风险、严监管,股民举双手赞成,但对股民来说,最希望的还是能有更好的投资回报。2017年股市比较稳定,主要是指标股表现好,不过大部分股票都是跌的。“股民的投资理念需要及时更新,过去炒概念、追风头的办法确实不太灵了。但监管层也要在加强给投资者的回报上多努力,让我们更有获得感。”刘一德说。
记者展望: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表示,2017年,我国强金融监管逐渐规范化、成熟化、制度化,功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并举,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一年,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方面有明显进展,强监管已常态化。展望新年,市场不会因为政策改变而再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反而会因强监管而更加风清气正,发展更稳健。
不过,他认为,金融机构目前过多过散,同质化竞争严重,企业和居民的杠杆较高,部分金融中介约束不强、金融科技创新所积聚的风险等,是2018年金融防风险要关注的环节。
田利辉认为,促进股市更进一步发展,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在于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市场环境,在于培养能有效配置资本资源的市场投资主体,在于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投资标的。这需要切实推进法治建设,健全资本市场规则,逐步实现适度监管,更为平衡和充分地发展资本市场。
保险业,历经风雨再出发
本报记者 曲哲涵
“2017年,保险业确实有新气象,保险机构不再把保险包装成理财产品到处推销,短期限高收益、高风险的产品都下架了,大家更重视用‘保障牌’来抓市场、拼规模。”河北某银行职员李华说,消费者的保险理念也在发生变化,来银行柜台咨询的客户中,关注保障权益的人多了,计较分红高低的人少了。
李华说,保险公司应该多站在普通消费者角度,推出保障责任明确、合同条款简单易懂的产品,培养更多既懂产品又真心为消费者着想的代理人。
在宏观调控和监管政策的共同作用下,金融业逐步从浮躁走向理性,从“快不快”走向“好不好”,向新时代需要的金融业转变。
中国人寿集团董事长杨明生说,风险管理能力强,金融企业才能走得稳、走得远。“近年来,我们积极发展保障型和长期储蓄型产品,提供居民需要的保险产品、保险服务,在承办大病保险,发展扶贫保险、税优健康险业务等方面走在行业前列。同时努力做资本市场的成熟机构投资者,做稳定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他表示,2018年,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挺在最前面,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举措,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
记者展望:
2017年,对保险业来说非同寻常,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监管年”。监管“重锤”接连落地,行业经历“涅槃重生”。
部分保险机构的日子不好过。保监会发布“1+4”系列文件,集中整饬保险市场主体在偿付能力、产品开发、业务经营、资金运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监管和惩罚力度大大超出以往。浑水摸鱼、拒不收敛的机构被顶格处罚,以往靠高风险业务弯道超车的行业“新贵”保费遭受断崖式下跌,全行业对风险的敬畏前所未有。
大批保险机构在转型阵痛后迎来光明前景。转型,成为保险行业“大合唱”。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保障型业务占比大幅提升,短期万能险保费大幅减少,金融科技助力行业产品、服务创新提速。资本市场上,险资摘掉“野蛮人”的帽子,成为稳定股市的“压舱石”。
服务实体经济,保险业大展身手。优质、长期的保险资金,成为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
“保险业是一个分散风险、管理风险的行业,筑牢风险防线,是行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也事关金融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表示,2018年,对行业突出风险点仍需及时排查、处置,针对风险隐患较大的公司,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对违法违规和激进投资等各种市场乱象,要继续加强股权穿透管理;对销售误导、理赔难、违规套取费用等顽症,将加强日常防范,构建多层次防控格局。
地方债,开前门堵后门
本报记者 吴秋余
2017年最后一个工作日,财政部对外通报四川、江西两省严肃处理有关市区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的情况,除责令限期整改,还依法依规对多名相关责任人启动问责程序,给予行政撤职、行政降级、行政记过等不同程度处分。其中,江西丰城市因为违规使用置换债券资金,被全额收缴违规使用的置换债券资金10861万元,并按程序扣减了丰城市2017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券额度1亿元。
此前一周,财政部就曾向社会通报了江苏省、贵州省严肃问责处理部分市县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的情况,70多名官员为此付出沉重代价,其中有部分官员已离开涉事岗位,甚至已被提拔。这意味着,无论在任与否,在地方政府官员违法违规举债担保问题上,终身问责将成为常态。
“对地方债违规违法问题,一经查实,都要从严问责。”江苏省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问责为契机,切实提高风险防控意识,扎实做好地方政府融资行为清理整改工作,稳妥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确保各项政策规定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去年以来,中央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频出重拳,加快存量政府债务置换、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一系列组合拳为地方债“开前门、堵后门”,多管齐下防范金融风险。公开信息显示,除上述四省外,2017年先后有重庆、山东、河南、湖北等省份的多名责任人,因为地方债违法违规问题被问责处分并公开通报。
记者展望:
借钱总是有风险的,但地方债因为有了政府这个特殊责任主体,似乎罩上了“金钟罩”。“出了事有政府兜着”“钱花在公家的事上,出了问题也没责任”,在不少人的观念里,只要钱借给政府了,就进了保险柜,既没有金融风险,也没有道德风险。
从数据来看,到2016年末,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27.33万亿元,负债率36.7%,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地方债最大的风险不在账面上,看不见的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隐性担保、融资平台举债、假借政府购买服务变相举债、虚假PPP……地方债务披上各种“马甲”,潜在的风险和隐患不容小觑。
“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年地方债管理定了调。拆除地方债的风险隐患,一方面要坚决“堵暗道”,严查隐藏在政府隐性担保背后的违法违规融资平台,严防地方债变化多端的新品种,对出现的问题一查到底、终身追责;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开明渠”,规范地方债发行,加快存量政府债务置换步伐,对地方事权给予相应的财力保障,引导地方树立正确的政绩导向,消除地方债违法违规行为存在的土壤。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