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上网来·辉煌十九大】中科院院士韩杰才:新时代如何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时间:2017-12-09 18:3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人民论坛网 点击: 载入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部署,为科技领域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迸发新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行动纲领和科学指南。
  

  把握“新时代”方位,从“跟跑”到“领跑”,担当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走入新时代,科技领域有责任、有目标、有信心、有条件,要担当起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重任。
  
  一是有责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的过程中,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更加凸显。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祖国的。中国科技工作者有责任在新时代主动担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中。
  
  二是有目标。十九大报告指出,“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也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更是等不来、买不来的,只能闯出来、干出来。
  
  三是有信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中国在电推进技术、星地激光通信、空间机械手等多个领域实现了技术突破、走在了世界前列。这些成果让全球艳羡,也让我们科技工作者更有信心。
  
  四是有条件。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努力,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二,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持续提升,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位居世界第一。多项“激励人”“解放人”的重大举措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精准发力,人才回流彰显“中国吸引力”。可以说,这是发展科技最好的时期,具有“万事俱备”的优越条件。
  

  紧盯“强起来”目标,从“解决中国问题”到“解决世界难题”,展现新作为

  
  紧盯建设科技强国的目标,组织中国力量、使用中国办法,一定能解决好中国问题,也必将为解决世界难题制定中国标准、发出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在建设重大科技设施上要有新作为。《“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科学前沿问题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学研究基地引领世界科学家汇聚中国推动科学发展。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于我国迈向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基础研究上要有新作为。当今世界,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必须牢牢把握前沿发展态势,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在关系长远发展的基础前沿领域超前规划布局,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出更多原创理论,作出更多原创发现,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率先突破、跨越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权。
  
  在应用基础研究上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有力支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席卷全球,与信息技术、经济社会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交汇融合。只有着力攻破关键核心技术,才能真正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
  
  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上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要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大力推进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坚持将需求牵引和创新驱动相结合,形成从源头创新到技术、到产品、到商品创新的转移转化,推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跃升。

  统筹“引稳培”策略,从“人才大国”到“人才强国”,迸发新活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要坚持在引进、稳定、培养人才和强化人才队伍源头活水上下功夫,加快推动人才强国建设,努力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一是在引进人才上下功夫。要努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加大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建立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和柔性工作体系。注重人才引进的差异化、多样性,吸引更多像钱学森、邓稼先、黄大年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
  
  二是在稳定人才上下功夫。要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切实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要始终将人才工作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不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强化人才激励保障。
  
  三是在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坚持党管人才,发挥党管人才的杠杆效应和辐射作用,选好用好各方面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坚持“大师+团队”和大力提拔、大胆使用青年教师的人才方略,为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构建特殊政策、特殊平台、特殊关爱、特殊通道。搭建更多潜心钻研、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以机制创新选育人才、以优势学科吸引人才、以专家团队聚拢人才,努力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四是在强化人才队伍源头活水上下功夫。高校是拔尖创新人才的蓄水池,是一流人才聚集的高地。要坚持发挥好高校培育、输出人才的重要职能,牢牢把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契机,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能力、强化创新精神,推动形成平台、方向、人才、团队、成果相互融合的格局,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本文作者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 专访:加强“泛第三极”环境研究有助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
  • 【理上网来·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从历史中走来、向未来敞开的
  • 【理上网来·经济大讲堂】个税改革给纳税人带来哪些红利?(思
  • 【理上网来·改革开放】发挥政党外交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
  • 【理上网来·改革开放】贯彻“五个必须”深化新形势下经济工
  • 【理上网来·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激活社会主义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