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16日电题:勠力同心 精准施策——新疆百万人口实现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疆广袤大地上打响的脱贫攻坚战,由顶层设计向纵深推进,由系统构建向落实转变,全党全国、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勠力同心,精准施策,向贫瘠的沙漠高原宣战,目前已有139万贫困人口、1286个贫困村脱贫。
同心同德“大扶贫”
环布于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喀什、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四个地州是国家确定的深度贫困地区。盆地中心是沙漠,周围环绕绿洲,总面积108万平方公里,超过晋豫皖鄂湘赣六省面积之和。这里干旱少雨,风沙肆虐,可供耕种、适宜居住的土地少之又少,贫困像大漠遮天蔽日的沙尘,笼罩在数百万农业人口头上。有的老乡守着薄田土屋,一辈子没离开过村庄,没见过火车,没去过医院。
十八大以来,219.3亿元中央和自治区扶贫专项资金投向新疆,其中超过8成用于南疆四地州;
724亿元对口援疆资金投入天山南北,其中一半以上安排在县及县以下贫困乡村;
各地以产业助脱贫,仅劳动密集型的纺织服装产业就投入25.6亿元,南疆四地州林业生态和林果业专项资金达7.78亿元;
千企帮千村。今年上半年,新疆911家民营企业帮扶821个贫困村,投入55.6亿元实施1.3万个项目,转移就业近90万人次;
一年多来,面向贫困户的扶贫小额贷款发放69亿元,农户脱贫后仍可享受优惠政策……
全党全国、援疆省市、企业行业、各族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向贫瘠宣战,扶贫力度之大、受益人口之多,在新疆发展历史中前所未有。去年底,新疆35个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升至8055元,五年来年均增长12.2%,其中南疆四地州年均增速13.1%。
精准精心“谋脱贫”
塔里木盆地虽干旱少雨,却能长出优质的核桃、红枣等特色林果。这几天,在“中国核桃之乡”喀什地区叶城县,让村支书买合木提·艾力心里暖洋洋的并非初冬金色的阳光,而是合作社里埋头剥核桃的几十个贫困户。
“一亩核桃毛收入2000多元,卖完核桃再到合作社剥核桃,一个月能挣1800元,初加工的核桃仁能卖到28元/公斤,这样脱贫就有希望了。”买合木提·艾力说。
叶城县种植核桃58万亩,组建“核桃合作社”30多个、核桃加工厂7家,核桃乳、核桃糖、核桃油,还有桃仁中间的分心木也可变废为宝,一家公司以20元/公斤的价格收购,生产线明年开工。
精准扶贫在新疆农区渐渐浇灌出一二三产融合的“新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不仅种植、销售,冬闲还去下游企业参与加工,从而获得更多现代农业的红利。叶城县林业局局长吐尔孙江·买买提艾力说,明年每个村都会建电商服务点,每两个村建一个卫星工厂,引导农民介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农产品卖出去了,打工发工资了,并不意味着农民有了一切。
脱贫需要通路:新疆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26亿元,南疆四地州新建农村公路覆盖全区一半以上贫困人口;需要用电:安排近3亿元专项支持贫困村电网改造;需要上学:安排25.81亿元推进15年免费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全部纳入助学范围;需要就医:连续两轮全民健康体检惠及3630余万人,对百余万扶贫对象实施了精准分类医疗救助……五年来,新疆各项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关系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扶智扶志“拔穷根”
摆脱贫困,不只关乎收入和衣食住行,更关乎改变境遇的能力和寻求幸福的机会。
25岁的吾合力尼沙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家里几亩地维持着全家生计。一个多月前,新疆昊鸿纺织服装有限责任公司在墨玉县开办的卫星工厂招工,她下决心报了名。不久前,学会操作缝纫机的她领到了第一笔工资——1300元。
越来越多的农民走进工厂、走向城镇,追寻梦想;同时,数万党员干部下沉乡村,扶贫助困,他们的梦想是改变农村。在喀什地区伽师县,来自广东佛山市的援疆干部除了引项目、建园区,还为当地职业技术学校联系了10所帮扶院校,几年下来,毕业生就业率从36%升至87%,医疗教育智力援疆累计为伽师县培训党政干部、专业骨干和农村实用人才3.8万人次。
天山南北的9000多个乡村,5.3万名新疆各级干部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活动,扎根农牧区,与基层组织一同千方百计拓宽群众脱贫门路。自治区11万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在团结中助脱贫。
到2020年,新疆尚有122万人需脱贫,其中92%在南疆四地州。这些地方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落后,致贫原因复杂,有的县乡贫困发生率超过30%。“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艰巨而繁重。”自治区扶贫办总经济师陈雷说。
只有贫瘠的沙漠,没有贫瘠的梦想。困难虽大,只要勠力同心,守正笃实,新疆定会一步步向决战全胜的方向迈进。
(责任编辑:陈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