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正式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

时间:2017-11-01 10:31来源:大西北网-兰州日报 作者:记者吕晟君 点击: 载入中...
  16年辛勤换来蓝天碧水绿色绕城——兰州:国家园林城市实至名归
  



 
  □资料照片
  
  国家住建部日前发布“关于命名2017年国家园林城市的通报”,在通报的35个国家园林城市名单中,甘肃省兰州市榜上有名,这意味着兰州市已经进入国家园林城市之列,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取得这项殊荣,这对我们这座常年干旱少雨、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的城市而言,实属不易。
  
  创建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兰州市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而蒸发量高达1600毫米以上,植被覆盖率低,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同时,我市又是国家“一五”、“二五”和“三线”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市区内集中了大量的重化工业,曾经一度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为了改善城市生态面貌,塑造城市新形象,给群众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我市自2002年开始,就启动了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16年来,创建工作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基础建设阶段(2002至2008年)。重点抓了三件事:加强城市园林绿化项目建设,实施了黄河两岸综合整治和黄河风情线规划建设;按照“两山建园、两线景观、公园提升”的思路,实施了城市近郊山地公园建设;强化城市住宅小区、公共设施单位绿化美化,园林绿地大幅增加,城市环境显著改善。2007年我市被评为“甘肃省园林城市”,2008年黄河风情线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黄河两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荣获“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二是快速发展阶段(2009至2012年)。重点抓了四件事:扎实推进南北两山面山绿化,构筑城市生态屏障;保护开发黄河湿地,着力打造“城市绿肺”;绿化美化城市主次干道,增加绿化总量;大力整治城市六大出入口,扩充绿地空间。通过构建山、河、路为主的城市绿地生态体系,形成了以南北两山为屏障、以城市主次干道为骨架、以黄河风情线为主线、以单位庭院绿化为基础、以游园广场为景点的城市绿化新格局。
  
  三是全面提升阶段(2013年至今)。重点抓了四件事:积极拓建主题公园,实施了一批大型城市公园项目;着力改造老旧公园,完成了五泉山、白塔山、兰山等公园提升改造;强化马拉松赛道沿线园林景观整治,提升了城市园林绿化水平;加大重点区域景观改造力度,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2015年底,城市建成区园林绿地总面积达7660.82公顷,绿地率达33.92%,绿化覆盖率达38.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06平方米。
  
  七个“一票否决”项指标已全面达标
  
  据今年7月中旬自评结论,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七个“一票否决”项指标已全面达标。一是按照城市四版规划,完成了《兰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市政府于2016年6月批复实施。二是市政府出台了《兰州市城市绿线及绿地建设管理办法》,划定了中心城区绿线控制图,设置了城市绿线界标。三是我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最低值在西固区,为每人8.48平方米(国家标准是≥5.00平方米/人)。四是近两年,我市新建、改造公园绿地项目45个,建成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1.2%,达到创园标准。五是着力实施“增容扩绿”工程,不断推进城市绿地建设,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92%。六是实施了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建成投运4座污水处理厂,全部实现达标排放,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8%。七是中铺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入运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对照创园目标突出五个聚焦
  
  创园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作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照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标准,着力破难点、攻弱点、增亮点,群策群力抓创建,工作中突出了“五个聚焦”:
  
  聚焦“增容扩绿”着力构建城市生态屏障一是做黄河文章,全力打造黄河风情线。突出兰州自然山水特征,凝聚黄河文化、丝路文化、民族文化特色,按照“三卷五线六路十五园”的规划布局,将黄河兰州城区段的路桥建设、河堤修建加固、绿化亮化美化等融为一体,统筹规划建设黄河风情线,先后建成了龙源公园、水车博览园、百合公园等城市主题公园和滨河健身步道;规划建设了桐荫休闲路、彩色景致路、玉兰景致路、樱花景致路等特色景观道路,沿城区黄河两岸新增绿地150多万平方米,成为全国最长的沿河开放式公园和绿色生态长廊。同时,对黄河兰州段河道两岸和市内的洪道进行综合治理,通过生态治理与景观恢复建设,实现了黄河兰州段湿地系统的良性循环。坚持生态保护、污染治理和修复性建设同步推进,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93.87%。
  
  二是做两山文章,全力打造城市周边生态公园。把南北两山绿化作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重点工程和突破口来抓,大力实施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周边生态屏障。目前,南北两山林地达到58万亩,其中上水工程造林27万亩、“三水”工程造林31万亩;建成森林公园20多处、休闲游览基地80多处,每年在南北两山林区旅游、休闲、观光的人数超过300万人(次),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人工生态体系、基础设施体系、管理管护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年涵养水源3997.46万立方米,年固碳量75.22万吨,年释氧量73.51万吨,年滞尘量75.2万吨,年固土量277.65万吨,年减少黄河泥沙量61.12万吨,发挥出比较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我市南北两山绿化区获得“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八个“生态文化示范基地”之一。
  
  三是做游园绿地文章,全力打造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将城市公园建设改造作为园林绿化的重中之重,从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全力推进各类城市公园项目建设。先后改造提升了五泉山、白塔山、金城等4个重点公园,建成了马拉松公园、滩尖子湿地公园、廉政文化公园等大型城市公园,启动了雁滩中心公园、彭家坪中央生态公园、城区绿化全覆盖、兰山面山花海景观等项目。特别是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建成了一批绿量丰富、景观优美、便民实用的小游园、小广场和小绿地。
  
  四是做主次干道文章,全力打造城市绿色廊道。以增加城市绿量、建设绿色网络、提高景观水平为目标,严格按照国家《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标准,推进城市道路绿化建设,重点实施了南山路、北环路、酒泉路、静宁路等20多条道路的绿化景观建设和改造,实现道路建设与绿化建设同步推进,道路建成一条、绿色呈现一线。尤其是针对城市道路立交、过街天桥、道路隔离栅栏及河洪道河堤、山体挡土墙、护坡、建筑立面等特殊空间,广泛种植爬藤攀援植物,全面实施立体绿化。全市主次干道基本形成林荫路系统,城市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2%,城市道路绿地达标率达到84.25%,林荫路推广率达到73.07%。
  
  聚焦污染治理着力打造蓝天碧水
  
  把治理环境污染作为工作的着力点,集中力量综合治理,城市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从2012年开始,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一年全面攻坚、两年初见成效、三年明显改善”的目标,经过5年多的攻坚治理,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16年,我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72.8%,PM10和PM2.5年均浓度较上年分别下降5%和3.8%,打造了国内外瞩目的“兰州蓝”。
  
  水环境治理方面。加大城市湿地资源保护力度,积极推进黄河湿地保护与开发,编制了黄河兰州段湿地保护专项规划,启动实施万亩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并列入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实施黄河兰州段防洪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兰州水源地项目;按照国家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的要求,实施了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配套建设了污泥集中处置厂,城市污水处理率、污泥达标处置率分别达95.8%和100%,基本实现了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聚焦节能减排着力打造低碳城市
  
  以甘肃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为契机,在节能减排上取得了积极成效。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实际下降11.95%,超目标7.37个百分点;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下降6.55%、8.03%、5.65%、11.06%,分别超目标2.55、3.78、0.77、5.81个百分点。节能减排五项目标均超额完成,被国家考核评为优秀等级。
  
  聚焦功能完善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品位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城市功能短板,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
  
  一是全力实施“畅交通”工程。编制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1号线一期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88.93亿元,预计2018年上半年建成投入使用,2号线一期工程全面启动建设。加快推进“139”城市骨干路网和“321”环城公路网建设,南山路、北环路建成通车,南绕城、北绕城东段高速公路加快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交通,建成七里河至安宁快速公交专线,开通运营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和黄河水上公交。
  
  二是扎实开展“三大整治攻坚战”。为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在全市开展了交通秩序、城乡环境、背街小巷“三大整治攻坚战”,取得了明显效果。交通秩序和拥堵状况明显好转,累计查处突出交通违法121万起,城市交通拥堵指数从去年四季度第4名大幅下降到第二季度33名;城乡环境明显改善,累计清理垃圾33多万吨,一批长期积累的顽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背街小巷形象明显提升,集中整治背街小巷927条。
  
  三是强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建成中铺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通过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全面实现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理率达100%。大力推广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成为全国示范工程,我市被列为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
  
  四是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建立园林绿化地理信息GIS系统,更新完善了城市绿地数据库、城市园林绿化数字化管理二级平台,实现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动态监管、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公众对城市园林绿化的满意率达到83.5%。
  
  聚焦人居环境着力服务民生需求
  
  按照“尊重规律、集约发展、统筹推进”的城市工作总要求,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完善社区配套设施,强化社会保障,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常态化,为广大群众营造舒心便捷的生活环境。
  
  一是强化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按照“一厅四室两校一场所”标准,强化社区教育、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建立社区服务设施运行维护机制,较好地满足了居民生活、教育、娱乐、健身等方面需求。
  
  二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制定了《兰州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规定》、《兰州市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并轨运行的实施意见》,2013至2015年,全市建设公租房8000套、经适房7600套,保障性住房任务完成率100%,符合条件的公租房申请人住房保障率100%;实施省列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85个,涉及42344户,任务完成率100%。
  
  三是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制定了《兰州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与管理规定》,加强无障碍设施管理和维护。全市311条道路设有盲道设施,总长达691公里。
  
  经过历年的不懈努力,兰州的空气清新了,绿量增加了,街道整洁了,人居环境靓丽了,生态环境改善了。
  
  此外,通过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不仅有效提高了城市生态系统和园林景观水平,而且极大提升了城市建管水平和整体形象。
(责任编辑:陈冬梅)
>相关新闻
  • 好消息!兰州入围 2017国家园林城市
  • “全球网民推荐的最中国美食城市”揭晓 兰州入围三甲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