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让行人避让公交车规范行驶等文明现象增多
创城让市民文明意识不断提高
大西北网讯 5月10日起,兰州市文明办联合《兰州日报》开设了“创建文明城市曝光台”栏目,多次报道关于城市交通秩序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包括车辆行驶中乱掉头、乱加塞、乱停车、斑马线上不礼让行人等不文明现象后,随着交警部门加大管理、宣传等力度后,市民文明意识不断提高,当暗访组后期“回头看”时,司机在行驶中的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城市交通顽疾正在不断祛除。
交通不文明行为正在改进
对于交通秩序问题,暗访组先后曝光车辆乱变道、乱掉头,出租车占用公交车道,车辆在斑马线上不礼让行人,无牌照摩托车载客等问题;部分路段存在占道停车,影响行人出行等。曝光之后,得到辖区街道、社区、交警等多部门的支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同时,我市开展各类主题活动,随着文明劝导员、小小志愿者,交警部门巡查,以及各种公益类文明出行广告也同时扩散,文明出行已经深入人心。
通过4个多月的曝光,看到问题的同时,更是见证了城市交通秩序不断改善的过程,广大司机不断约束与改变自己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行人也越来越遵守交通秩序。从开始的毫无意识,到自己遵守交通秩序,创建文明城市并非刻意约束大众行为,是为了让每一位兰州市民由内而外表达文明的城市新形象。
“现在走斑马线、走过街天桥的行人越来越多,以前我们每天不知道要吹多少次哨子,才能阻止一位市民,现在只要一个眼神,行人就会非常自觉地后退,等待绿灯。”一位劝导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哨子声、小红旗都是在慢慢培养大家安全出行的一种方式,慢慢养成没有劝导员,行人也可以自觉遵守交通秩序。
市民:斑马线上礼让行人的司机越来越多
市民刘先生对于交通秩序改善深有感触,近几个月来,我市的交通秩序在逐步好转,以前就算走在斑马线上过马路,司机也开得飞快。罚款扣分的制度逐步细化后,一些司机的素质也提高了。现在过马路,只要遇到车,司机就会减速慢行,示意行人先走。
7月,兰州公安交警部门开展“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交通违法专项整治,对于机动车斑马线上不礼让行人的交通违法,依法给予记3分、罚款200元的处罚;交警部门从制度层面加大管理力度的同时,司机的行车素质也在不断提高。
在酒泉路与武都路十字路口,武威路十字、兰州大学附近、西津西路、甘南路、东岗东路等多个路段,暗访组观察发现,没有设置红绿灯的直行路段,多数车辆都能做到礼让行人,行至斑马线处做到减速让行,部分路段丁字路口,左转车辆也不会为了快速通过,与行人争分夺秒,而是礼让在前,行车在后。
行人通过斑马线被礼让,是体现城市交通整体素质的一方面,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对于正在过马路的人而言,感受到的是一份尊重,希望越来越多的司机能自觉加入斑马线上礼让行人的行列,而不是用交通规章来硬性约束。
乱停车、乱掉头、红绿灯路口加塞现象有所减少
今年5月,交警部门下发了“公交车站前后30米严禁停车”的规定后,主干道公交车站上随意停车的现象有了根本改善,以前私家车、出租车为了方便,总在公交车站上乱停车,导致公交车无法正常进站,尤其在西关、南关、武都路、公交集团、西站等多个公交车站秩序非常混乱,自从交警部门明确公交车站30米严禁停车的规定后,交通秩序明显缓解。
以前,由于人行道停车场管理不规范,导致人行道上的交通秩序混乱不堪,自从相关部门相继取缔违规停车场后,根据《兰州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市区47条道路临时停车泊位正式实行收费管理。人行道停车现象明显减少,行人不在无路可走,占用盲道的现象也明显减少。
另外,以前城关黄河大桥桥南红绿灯处,乱变道、乱加塞的车特别多,有时因为两个司机较劲,就会造成堵车现象频发,现在交警部门加大警力后,司机们不文明驾驶现象少了很多。不得不说,城市交通的畅通行驶,需要每一位司机的自觉遵守,文明驾驶需要的是深入人心,需要的是所有人的配合
小街巷实行单行道停车秩序明显改善
为了缓解主干道交通压力,我市多条小街巷实行单行道行驶,单侧停车,一方面缓解老小区停车难问题,另一方面做到缓解主干道交通压力,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并非易事,由于实行单行道行驶,除了需要交警部门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更需要对小街巷进行全面整体改造提升。
“以前的巷道店外店、烧烤摊点特别多,非常脏乱差,通过这次整体改造,不仅车辆行驶方便了,那些店外店、小摊贩也基本取缔,实施单行道后,附近住户真正感受到了方便。”王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巷道不长,但确实给附近住户解决了大问题。
从今年以来,交警部门将对全市多个小街巷道路实施单向通行。为确保单行道顺利实施,交警部门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在所有道路入口处设置单行道标志,在出口处设置禁止驶入标志;在单行道路面施划单向指路标线,在具备停车条件的道路施划单侧停车标线,设置单侧禁停标志,在不具备停车条件的道路设置全路段禁停标志等。
4个月来,对于交通秩序细微处的改善,每一位兰州市民都将成为最大的收益者。
□兰州日报全媒体首席记者葛强文/图
(责任编辑:苏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