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养老,你我将如何面对?
关注养老问题之1
如何养老,绕不过去的话题
养老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绕不开的话题。除了政府兜底的特困供养人员和部分经济能力较好的人外,处在中间的大部分市民的养老服务,需要根据老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近日,兰州晨报记者连续一周时间,走访了多位市民和兰州几家养老机构,就养老这一话题进行了调查。
住在养老院的老人。
养老院,去还是不去?
一面是工作忙碌无暇照顾老人的现实,一面是难以割舍的亲情。面对年老的父母,你想好怎样给他们养老了吗?到底送不送他们去养老院?如何养老?这是当下大多数人纠结而又不得不直面的问题。
家住城关区的刘先生最近有些纠结,年逾古稀的母亲前些日子在家摔了一跤后,被邻居送到兰大二院救治,幸好伤势不重,治疗一周后回家休养。就老人的养老问题,刘先生和在南京上班的妹妹没少费脑筋。
“接到身边吧,由于工作忙,隔三差五出差,甚至一两个月都不着家。雇保姆吧,已经换了好几个,三天两头请假、要求涨工资,也闹心得很。”刘先生夫妇和妹妹商量后,打算送老人去养老院。谁知老人一听大为光火,“养你们这么大,现在你们倒嫌我累赘了?”老人大骂儿女不孝,“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不离开这个家。”
原来,老人觉得去养老院会被人说子女不孝,没面子,同时还担心在陌生环境住不习惯。
这让刘先生左右为难,父亲去世早,母亲含辛茹苦将他们兄妹抚养成人,省吃俭用供他们上了大学,如今却将老人送去养老院,觉得自己太无情了,再说他也担心背上“不孝”的骂名。
同样的问题也困惑着周女士。父亲去世后,母亲和上高中的孙女住在一起,但今年孙女要去外地上大学,老人独居在家怎能放心?周女士本身与母亲分开住,又频频出差。看着母亲身体日渐消瘦,动辄还卧病在床,自己又无法尽孝,周女士很难过。送去养老院吧,觉得不忍心,不送吧,母亲年纪大了,一个人住让人很不放心。她试着和母亲提起养老院的话题,谁知老人听后也不表态,整日睡在床上唉声叹气。
周女士猜出老人的心思,除了舍不得钱外,性格内向的老人还担心去养老院会“受罪”,因此宁可在家独守“空巢”也不愿去养老院。
观念在变,养老模式逐渐多元化
如何养老?不仅是老人所面临的抉择,也是今天你我必须关注的问题。相比南方城市,兰州养老机构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人们的观念也在转变过程中。
76岁的朱奶奶是原甘肃省商业厅退休干部。老人身体健康,精神也不错,她已经考察过兰州好几家养老院了。“房子给小儿子住,小两口待我还算不错,但年轻人的生活习惯我看不惯,不想和他们一起住了。”朱奶奶说,等孙女今年秋季上初中了,她就去住养老院。朱奶奶想住养老院的想法,得到了几个子女的赞成。
记者采访发现,很多老人的养老观念正在转变。有些老年人因为不了解养老院生活模式,还有惧怕心理;而了解的老人,觉得住养老院清静自由,还不给子女增加负担。
调查显示,养老方式如今为“90—7—3”模式,90%的居民选择居家养老,7%的居民选择社区养老,3%的居民则选择机构养老。兰州市民政局福慈处处长张祥毅向记者介绍,目前兰州养老机构入住的老人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因为身体、年龄、疾病等原因不得不去养老院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占百分之五六十,属于被动型;百分之二三十的属于子女不在身边,有的老两口都有退休工资,住房给子女后,老人选择去养老院,也有与子女性格不合等原因选择住养老院的;还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的,属于主动改善型,他们经济条件好,思想解放,选择住养老院。
如何养老,你我终将要面对
随着“80后”、“90后”等独生子女一代成家立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四人,父、母二人和一个独生子女所构成的金字塔形的家庭逐渐增多。这种“4—2—1”家庭模式,让两个劳动力赡养4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现实困扰着年轻人,尤其这代人的爷爷奶奶,如今都已是耄耋之年,他们的养老问题尤为迫切,已成为众多家庭的两难抉择。
目前养老模式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模式。
当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时,就需要去养老机构集中养老了。据了解,兰州市目前有26家养老机构,公办11家、民办15家,有床位4000张左右。县区自办的农村敬老中心有11家。
养老问题,并非单纯的老人吃喝拉撒问题,更主要的是“带病养老”。一方面,医疗机构承担着繁重的诊疗任务,无法满足老年人长期住院进行治疗、康复和生活养护的需求;另一方面,养老机构大多功能单一,不具备后续医疗和康复服务能力。因此,这一部分老年人,亟须养老和康复医学相结合的康复型养老服务。
为了解决此问题,去年兰州市增加了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康乐颐养院等四家医养结合机构,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提供社区和居家无法满足的养老服务。
近几年,兰州市虚拟养老院在一定程度上为居家养老解决了部分问题。目前兰州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第三社会福利院也正在积极筹建之中。按要求,兰州市三县五区都要有一所自己的综合福利机构。对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政府也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如床位补贴、运营补贴、机构责任保险等等,对于愿意从事的养老机构、投资主体给予有限的补偿鼓励。这些消息,对于促进目前养老机构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责任编辑:张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