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新华社南京6月7日电(记者郑生竹、凌军辉)“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1977年,江苏常熟虞山镇高考考场,看到这道以叶剑英《攻关》诗为由头的作文题,倪祥保没有心慌。
“冬天疏浚河道,河泥很重,河道很陡也不好走。”倪祥保当时是常熟辛庄乡广播站站长,他将自己采访乡里人兴修水利的艰辛过程,顺手写入了作文。
与监考老师同住一间房、拿到录取通知书当天收到升职通知……今年64岁的倪祥保现任苏州大学电视艺术研究所所长,回忆起那年高考,这些特殊的记忆片段让他终身难忘。
“恢复高考是个爆炸性消息,扩散得很快。”在电视还不普及的年代,广播是获取信息最快捷的渠道,担任广播站站长的倪祥保,比乡里人提前三五天得知,立即向高考取消前的前辈借了一套教材,一翻发现,理化大多没学过,就决定转变方向考文科。
1973年倪祥保高中毕业半年后,被分配到辛庄的一所中学当老师。“教过数学、外语、音乐、美术,当时师资比较缺乏。”他说,当时高中教学注重实践,物理学的是操作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这类实用知识。“手扶拖拉机玩得很溜,也会修理电动机。”
“白天的活得干,只能利用晚上时间准备。” 倪祥保说,当时广播站有4个人,其中2个人参加高考,人手不足,当时广播天天要放,也没有双休日,他是在非常紧张的状态下准备高考。
近两个月后,倪祥保走向高考考场。他在考场附近一家旅馆租了一个床铺,没想到同房间的另外两人竟是来自江苏师范学院(现为苏州大学)的监考老师。“考完回来后,向监考老师对完答案,心里就有底了。”
当时只能等拿到录取通知书才知道有没有录取。1978年2月底,倪祥保收到江苏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几乎在同一时刻,他也收到担任辛庄乡党委秘书的组织任命。
“母亲说,现在就你俩读书了,要好好读。”倪祥保家中有兄弟姐妹五个,前面几个哥哥姐姐都没怎么读书,他的母亲向他和他最小的哥哥嘱咐,要把书念好。
“广播里都在放学雷锋和全国人大开幕的消息”。拿到录取通知书几天后,就是大学开学的日子,倪祥保很清楚地记得那天是3月5日。他挑着装满生活用品的担子,坐汽车来到苏州,在苏州工作的哥哥陪同他走进苏州大学校园。
倪祥保坦言,即使当年没有参加高考,自己的前途也不一定比现在差,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选择极大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