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由市民政局、市高级人民法院、市教委、市公安局等11家单位联合主办的“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昨天启动,北京市“96156”未成年人非紧急救助保护热线昨起正式开通。该热线将承载本市大部分困境未成年人事件信息受理、咨询工作。同时,本市将在西城、通州、丰台等五个区开展未成年人紧急庇护安置试点,未成年人紧急庇护救助将交由街道(乡镇)开展,实现就近庇护安置。
全市现有1.1万名困境儿童
根据市民政局相关文件,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或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缺乏亲情关爱和有效监护,需要政府和社会重点关注关爱的儿童。
而困境儿童则可分为四大类,包括因家庭贫困导致生活、就医、就学等困难的儿童,主要包括城乡低保家庭儿童、城乡低收入家庭儿童等;因家庭监护缺失或监护不当遭受虐待、遗弃、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的儿童,主要包括孤儿弃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浪儿童等;因罹患重病或身体残疾导致康复、照料、护理和社会融入等困难的儿童,主要包括残疾儿童、重病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因其他特殊原因导致陷入临时困境的儿童,主要包括打拐解救儿童、临时失去家庭依靠的儿童等。
截至2016年8月,本市共摸排出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10618人,其中城乡留守儿童433人,困境儿童10185人。
如今,对于这些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有了更加畅通、便捷的保护渠道。依托原有的96156北京市社区服务热线,从昨天开始,该热线搭载了未成年人非紧急救助保护功能。据市救助管理中心调研员靳林德介绍,所谓的非紧急救助,就是除了拨打110以外的一些非紧急情况,“打110通常是紧急事件,比如发生家暴、虐待、遗弃等行为,伤害到了未成年人身体。而如果发现有未成年人缺乏合理的监护,造成未成年人陷入困境,都可以拨打96156反映,由专人进行登记后,派发到相应属地的救助站,届时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社工等会第一时间开展救助工作。”
五区将试点未成年人紧急庇护安置
今年,本市将探索困境儿童救助保护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下沉途径,拟在西城、通州、丰台等5个区开展紧急庇护安置试点,将未成年人紧急庇护救助交由街道(乡镇)开展,实现就近庇护安置。
靳林德表示,目前本市未成年人救助工作主要依托于各区救助站,而这些救助站主要用于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安置工作,位置也相对比较偏远。而对于需要紧急庇护的未成年人,包括陷入困境、遭受家暴等情况的老年人、妇女等,救助工作在原则上要靠近社区,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尽可能在社区内解决救助问题。“比如我家住新街口,我遭受了家暴,可以就近到社区的紧急庇护安置点求助,而不用大老远跑到陌生的救助站去。”
“当然也不见得一定要在社区,也可以依托于乡镇、街道,建立紧急庇护安置试点,辐射周边的社区。从目前来看,真正需要进入到庇护场所安置的人员数量还不是太多,紧急庇护安置点的数量还有待下一步调研之后再确定。”那么,紧急庇护安置点将有哪些人员配置?靳林德表示,有几类人员必不可少,社工、律师、家政人员等,“当然也欢迎心理咨询师、教师来介入庇护过程,形成合力帮扶。”
以西城区为例,今年西城区拟开设两个紧急庇护安置点,其中一处位于什刹海地区。据北京和风社工事务所负责人张潇介绍,西城区的紧急庇护安置点将配备孩子的起居室、食堂、儿童活动空间、洗漱间等生活设施,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庇护点的具体位置还在进一步规划当中。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