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1954年4月,年轻的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亮相国际舞台,出席日内瓦会议,讨论政治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停战问题,展现和平精神,为世界和平贡献了中国智慧。时隔六十余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领导人,带着中国对和平矢志不渝的承诺到访瑞士,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并在日内瓦万国宫发表重要演讲,为在新形势下维护世界和平,进而实现共同发展,再次给出中国方案。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几千年来,和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刻进了中国人民的基因里。”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爱好和平,讲求的是“以和邦国”“以和为贵”“天下大同”。即使是论述战争艺术的《孙子兵法》,也最提倡“慎战”的基本原则,追求的是“不战”的最高境界。经历了近代百年苦难岁月的中国人民,更是深知和平的可贵,唯求安宁。
新中国成立不久,即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还将“维护世界和平”写入《宪法》序言,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出了和平的承诺。如今,走出世界大战阴霾、告别两极对峙的人类更加渴望和平与发展。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总体上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多样的文化、紧密的联系、无限的可能。与此同时,热闹的“地球村”却纷争不断、鸿沟依旧。2016年,“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让人们对未来忧心忡忡。我们的世界将走向何方?面对保护主义抬头、反全球化力量上升、民粹主义甚嚣尘上等现象,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回应各国人民的期待,实现和平与发展,最终保证我们的世界永不再战?
站在这样一个人类命运的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以一个负责任大国领导人的担当,坚守“和”这一中华五千年文明核心,秉持新中国外交一贯的和平理念,结合天下大势,提出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智慧。
诚然,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新问题。在经济处于下行期时,矛盾甚至更加突出。但事实证明,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从未因遭遇困难而终止,势头即使暂时减弱也从未逆转。中国的历史遭遇告诉我们,采取闭关锁国的“鸵鸟政策”只会付出更惨重的代价。面对历史的必然趋势,与其“被裹挟”,不如一头扎进经济全球化浪潮,“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主动谋划,积极引导,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最大化其积极效应,筑牢各国共同利益链条,让经济全球化这艘大船为世界和平、人类福祉保驾护航。
面对国际社会不断涌现的冲突与矛盾,我们应该看到,人类历史上,一切冲突皆因“零和游戏”思维而起。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方高度联动,狭隘的竞争观不一定损人就能利己,反而常常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从“阿拉伯之春”到当前创下二战后纪录的“难民潮”无不证明了这一点。“风物长宜放眼量”,唯有把握融合的大趋势,将本国利益融入全人类的命运,才可能用好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消弭战争,以和平促发展,通过“达人”而“达己”。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回顾历史,植根当前,展望未来,概括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倡导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普遍安全的世界、共同繁荣的世界、开放包容的世界和清洁美丽的世界,指出了实现命运共同体的方法,并庄严承诺“中国愿同广大成员国、国际组织和机构一道,共同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世界在前进,中国在发展,不变的是中国千百年来对和平的坚守与追求。古代丝绸之路为世界其他地方带去了繁荣与友谊,播撒的是和平的种子。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对世界和平的又一大贡献,旨在以合作促发展,以发展护和平。
从古到今,从1954年到2017年,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中国一直并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证明:和平,是中国对世界不变的承诺;中国将永远用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维护和推进世界和平。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