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提醒:勿轻信理财产品“保底保息”承诺

时间:2016-10-30 15:40来源:大西北网 作者:新华社 点击: 载入中...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专电(记者熊琳)投资理财市场火热,引发合同纠纷增多。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提醒,投资理财应注意审查合同中的收益回报条款,不要轻信他人作出的诸如“保本保息”的承诺。
  
  李某从某银行购买了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并签订了《产品合同》及《风险揭示书》。产品到期后,银行没有按照7%的年化利率结息,仅向李某支付了1.5%的利息。李某将银行诉至法院,要求银行支付一年理财利息。
  
  法院经审理认为,《产品合同》《产品说明书》及《风险揭示书》向李某明示了理财产品属于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而不是保证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同时,对产品年化收益率为7.00%约定了支付条件。但在李某终止产品期限时,该条件未能实现,因此,银行未按年化收益率7%计算理财收益符合合同约定。法院依法驳回了李某的诉讼请求。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曹欣表示,一些金融机构为吸引客户,会口头宣传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但合同中并没有保证预期收益率的相关内容,同时要求投资者作出“自行承担投资风险”的承诺。一旦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如金融机构不予认可,投资者的主张无法获得支持。
  
  法官提醒,大量投资理财合同中有关投资收益约定为“受托人承诺任何情况下,投资者的本金和固定收益不受损失,由受托人承担投资风险”。需注意的是,除经国家批准的金融机构发行的保本保息理财产品之外,此类的保底条款因有悖于公平原则,属无效条款。造成损失的,往往要根据双方过错进行分担。投资者在委托他人投资时,不要轻信他人作出的诸如“保本保息”的承诺,才能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张云文)
>相关新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