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为切实增强群众对医改成果的获得感,今年以来,按照“十三五”医改要求,全市进一步创新措施,实施新农合制度提标扩面,强化兜底补偿,推行以“打包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新农合参合农民受益水平较“十二五”明显提升。
持续提标扩面。2016年新农合筹资标准由上年的人均470元增加到540元,其中个人参合费由90元提高到120元,各级财政补助由380元增至420元。将普通肺结核纳入新农合门诊特殊慢病补偿范围,报销金额由以前普通门诊的每年100元提高到Ⅳ类特殊门诊每年2000元,将Ⅲ类耐多药结核病报销金额由原来的每年3000元提高到每年1.6万元。将新增的20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全面改革支付方式。全面推行门诊、住院费用总额预付和打包付费等支付方式改革,扩大了单病种付费病种覆盖面,按照“超支不补、结余归己”原则与医院进行资金结算,医疗机构主动控费意识明显增强,全市平均住院次均费用较上年同期下降3.2%。
大力推行分级诊疗。在上年基础上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乡卫生院80种,县级医院250种左右,充分发挥新农合报销杠杆作用,引导病人合理分流,截止6月底,全市乡级住院人数占33.35%,补偿资金占12.96%;县级住院人数占55.27%,补偿资金占54.85%;县外住院人数占11.38%、较上年同期下降1.56个百分点,补偿资金占32.19%、较上年同期下降2.91个百分点。
统筹推进医疗救助。在新农合对农村50种重大疾病实行限额付费的基础上,商业大病保险对基本医保报销后自费超过5000元的患者进行大病补偿。同时,2016年起,民政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由上年的27种扩大到的50种,加上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的实施,形成医保合力,有效降低了重大疾病患者住院负担。
重点向贫困人口倾斜。对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参合人口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患有50种重大疾病的患者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后剩余的医疗费用,由新农合资金全额进行兜底补偿,实行贫困重大疾病患者住院费用“零”负担。
截止6月底,全市新农合住院19.01万人次,补偿资金4.79亿元,住院实际报销比例64.03%,较上年同期增长6.62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已超过了“十二五”期间累计增幅(“十二五”期间累计增长3个百分点),患者自费比例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