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刚过,对于兰州市民来说,随着兰州新区的推进,节假日休闲度假又有了新的去处。
六月的新区,花红柳绿。宽阔的马路平坦笔直,顺着道路向远望去,一座产业发展日渐规模,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居民安居兴业的现代化新城屹立眼前。
兰州新区,这个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已经成为新丝路经济带上开放开发的热土,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一颗明珠。
△图为兰州新区区位分析与规划范围图
◆ ◆ ◆
荒野变新城
“夕阳西下,水波荡漾,顺着水上栈道往芦苇荡深处走,鸟声、蛙声不绝于耳。”这是兰州市民马小姐端午节期间游览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时对记者描述的景象。这座坐落在兰州新区城市核心区面积约为5000亩的“生态绿岛”,如今已是兰州新区的“颜值担当”.
看到今日兰州新区多湖水城建设中已绽放出的湖泊荡漾、天光云影的景象,许多人对脚下的秦王川这块土地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秦王川上正创造着又一个奇迹!”
说起兰州新区的建设之路,看似平坦,实则荆棘丛生。
2010年,兰州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20个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为拓展兰州城市空间带来了新的机遇。2012年8月20日,国务院批复了甘肃省关于设立兰州新区的请示,同意将兰州新区设立为国家第五个国家级新区。经过3年多的建设,如今的兰州新区已是道路宽广、高楼耸立、绿树丛生。但谁可曾想到,几年前的这里,还是一片荒芜。
在这个盆地内的民间,据说至今还传诵着这样一句歌谣:“此地原来是荒滩,祖先明末才种田。”这是描述新区建设用地秦王川的前身。为何要将新区选址秦王川?一位甘肃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表示,兰州新城区的选址,相对可操作的只有榆中和秦王川两个盆地,北面的皋兰属于山地,东面的榆中是传统农业区,人口密集,再加上和平镇几乎无可用之地,而秦王川地势平坦,人口稍少,又是目前兰州最大的盆地,是最佳选择。
“同时加上其在交通、区位、水利等方面的优势,总体讲,秦王川适合开发是肯定的。”这位负责人说。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由于地处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甘肃举全省之力打造兰州新区这一位于我国最西端的国家级新区,难免会遇到比东、中部地区建新区更多、更大的困难和问题。而困难之首,就是如何解决水资源匮乏的难题。
历史资料显示,为解决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甘肃省水利部门自1976年至1995年期间,勘测设计并建造的将流经青海、甘肃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调入100公里以外,跨流域调至兰州市以北60公里处秦王川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简称为“引大入秦工程”.
而目前,兰州新区的供给水源还是以引大入秦工程为主。2012年6月,“引大入秦工程”兰州新区供水项目石门沟水库正式建成蓄水运营。加上之前引大工程在新区建成的尖山庙、山字墩水库,三座水库总库容达到850万立方米,年调蓄能力可以达到4000万至5000万立方米,根本上保障了新区开发建设期用水需求。
“新区用水是来自祁连山脉的雪水,源头上的水质就非常好,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国家标准。”第一给水厂总经理赵斌表示。
◆ ◆ ◆
打通道路开放发展
兰州新区地处兰州、西宁、银川西部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经河西走廊直通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也是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因此,路网建设成为新区建设极其重要的部分。
日前,在兰州新区举行的中卫至兰州客运专线经兰州新区现场调研会上,有关专家通过实地勘查兰州新区南站、东站站址,最终确定兰州至银川铁路专线将从兰州新区贯通并设站。未来,从兰州新区到兰州、白银两市将更加快速便捷。
近年来,兰州新区构架道路建设总体框架,铁路公路、对内对外、市区公路建设同步进行,以路网建设推动新区建成综合交通枢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首先是公路。从兰州市区到兰州新区,已有三个高速出入口,分别是机场高速出入口、水阜收费站出入口、付家窑收费站出入口,其中新开通的付家窑收费站出入口开辟了一条免费出入口,从兰州北龙口向北可免费上高速公路直达兰州新区。
其次是铁路。西北首条城际高铁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已于去年9月30日开通。在新区工作的王女士对记者说,“过去到新区只能驱车前往,现在轻轨也直通新区,从市区到新区只要50分钟。”
此外,为了解决兰州新区铁路货运问题,兰州新区自筹资金启动建设了连接兰新和包兰两大铁路干线的连接线,目前,中川至马家坪段和新区北站已经建成投运。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新区累计开工建设道路116条、450公里,通车总里程338公里,基本形成了内部有连接、内外有衔接、多点循环、快速便捷的城市路网框架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下一步,兰州新区将依托中川机场的开放门户功能以及立体综合交通系统和兰白经济圈生产要素聚集优势,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临空经济示范区。以航空物流产业为主,发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优势,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成为民航业与区域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重要载体,为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 ◆
产城融合建魅力家园
近日,一篇“指控”兰州新区沦为鬼城的文章引发争议不断,这个一直“低调”的国家级新区一时间被推向风口浪尖。
“新区缺乏人气不旺不假,但被扣上‘鬼城’的帽子还是夸张了些。”张先生是第一批因出城入园项目而迁居新区的某企业职工,他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2014年刚搬到兰州新区时,感觉有些荒凉,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新区,加之一拨又一拨前来考察的投资商前来关注,新区已经越来越有活力了。
事实上,自新区建立以来,新区的人口迁移活动就陆续进行。早在2012年8月,在兰州新区专门为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受灾群众新建了转移安置区,目前1150户舟曲受泥石流地质灾害而无家可归的民众落户新区。
此外,记者调查得知,新区附近、主城区皆有改善居住需求的民众入住新区,更多外地大型企业一次性引来成百上千人,可以说,新区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共同影响新区的人居气候,带动新区多样化发展。
对于时下民众热议的“鬼城”之说,一位当地政府公务员向本报记者表达了他的看法:“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任何城市的建设都具有过程性,产业的不断转移将带动新区的发展。目前兰州新区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活力新区在西北地区崛起,正在向‘产城融合、宜居新城’的目标迈进。”
早在今年两会上,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就指出,产城融合是兰州新区的发展方向。他表示,兰州新区将贯彻甘肃省委“融合、高端、集约”发展要求,实施质量立区,提升城市品位,发展高端产业,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优质服务,吸引人才集聚。建设融“生产、生活、生计、生态”于一体的新区。
据记者了解,兰州新区已累计引进产业项目313个,总引资额3985亿元,先后引进中国铁建、碧桂园、绿地集团、正威集团等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38家。吉利汽车、中国铁建、兰石高端装备、四联光电、科天化工等35个项目已建成投产;绿地智慧金融城、正威电子信息产业园等248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同时,新区将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为平台,抢抓“互联网+”发展战略机遇,推进产业升级,打造兰州新区智能制造业产业集群。而且,新区以综合保税区平台,加快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推进向西开放,为汽车、电子信息产品、装备、民族特色产品及其他轻工产品等走向中亚和欧洲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为企业提供政策制度保障、融资扶持保障、基础设施保障、城市功能保障、绿色生态保障。
沐浴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春风,伴随着一个个项目对接落地,一座魅力新城正在崛起。兰州市副市长、兰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牛向东表示,“十三五”期间,兰州新区将以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为动力,以产城融合、产业集聚为核心,以增强区域带动力、提升影响力为目标,实施“12965”协同联动发展战略,大力提高新区综合实力、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增强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将兰州新区建设为科学发展的新区、改革开放的平台、集聚产业的基地、宜业宜居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