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的北部,有一片广袤的土地,被称为秦王川。据历史学家考证,古代的秦王川也曾水草丰美,气候湿润。但随着气候和地理的变迁,这片土地沉寂了下来。2012年,建设兰州新区的号角在这里吹响,为秦王川这片古老的土地赋予了新的活力。作为全国第五个获批的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崛起为景色优美、功能完善、产业兴旺的丝路新城。
荒原崛起生态城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由于当地属于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植被稀少,相比其他国家级新区,在自然环境上处于劣势。生态环境的脆弱曾让兰州新区在获批之初饱受质疑。
黄土高原上另辟新城是否可行?生态的短板能否补上?5年来,实干的新区人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您看,这里曾是一片烂泥滩。我们因地制宜,精心设计成了湿地公园,每到节假日,好多市民都会带着家里人来游玩。冬天到这里过冬的候鸟就有80多种,白鹭、苍鹭、天鹅等等,都能见到。”站在长势旺盛的芦苇旁,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局长郭庭天自豪地对记者说。夏日的早晨,漫步在湿地公园,鸟语花香,生机盎然,令人无法将眼前的美景和昔日脏乱的滩涂联系起来。
生态建设,营造的是投资创业的软环境。兰州新区从获批之初就将生态建设列为三大核心任务,确定了“北御风沙、中兴产业、南建景观”的新区生态建设总体布局,以发展生态林业、都市林业和民生林业为突破口,致力于把兰州新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新区。
为了加快新区生态建设的速度,兰州新区充分利用各级政府的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其中。“参与绿化的企业,我们按照绿化面积的20%配套土地,支持他们搞其他产业。这届兰洽会我们准备签约的一个室内滑雪场项目就是通过这样的政策引进来的。”郭庭天说。
加强生态建设力度,不仅让远道而来的客人们看到了新区的变化,更为生活在新区的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通过大力发展牡丹、玫瑰、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新区发展出了相关的高端油品产业链,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
生态工程的建设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秦川镇炮台村村民杨庭秀家里只有4亩地,平时也就种点口粮,很难实现增收。今年,她和同村的几个妇女在一家绿化企业找到一份绿地维护的工作,每天能赚80元钱,早晚还有班车接送。
据统计,从2011至2015年,兰州新区累计完成生态绿化面积18.5万亩。2014年6月,兰州新区荣膺由联合国环境规划基金会、中国环境保护协会等5家权威机构共同评出的“绿色中国·2014环保成就奖之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昔日的荒原上崛起了一座生态绿城。
产城融合谱新篇
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的,是兰州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是生命之源,地处干旱地区的兰州新区,能有足够的水供应城市生产生活吗?兰州新区管委会主任牛向东肯定地告诉记者:“依靠引大入秦工程,每年可为新区供水4.43亿方。以兰州老城区人口200万每年用水2亿方计算,完全可以满足新区未来建设需要。而且我们新区的用水是来自祁连山脉的雪水,源头上的水质就非常好。”
铸造新城,交通先行。兰州新区临近甘肃省的国际航空港--兰州中川机场,航空运输优势明显。自建设之初,兰州新区就构架了道路建设总体框架,铁路公路的建设同步进行。目前,从兰州新区到市区已有三个高速出口,兰秦快速通道水秦路、忠水路的贯通,有效缩短了兰州新老城区之间的距离。中川城际铁路已于去年9月贯通,兰州至银川铁路专线也将从兰州新区通过。
城市生活,更离不开电、气、热、通信这些事关民生的事。近几年,兰州新区致力于规划建设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现已建成天然气1号加气站、史喇口门站、调压站各一座,敷设天然气管网约70公里。2015年3月,作为首个重点市政环保项目的兰州新区生活垃圾处理场投入运营,解决了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同年,兰州新区第一污水处理厂也投入试运行。
按照最新的城市规划,兰州新区将以3公里为半径,着力打造9个产城单元,每个产城单元内着力完善基础和公共配套,成为融“生产、生活、生计、生态”于一体的产城融合发展典范。如今,新区核心区内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的基础教育体系已经形成,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分院也已投入运营。兰州新区还正积极努力,吸引更多国内、省内、兰州市的优质教育、医疗机构在新区落户。
紧紧围绕彩虹城、中川商贸街、兰石等5大商圈,兰州新区的商贸服务体系也正在完善当中。今年以来,平湖国际进口商品城已经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去购物,奥特莱斯以及大型商业综合体等项目正在建设。不久的将来,新区丰富的商贸服务业态,将会有效满足群众购物、娱乐等消费需求。
特色发展显优势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着力营造的良好城市环境,正是为了给产业发展打下基础。“十三五”是新区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18个国家级新区的大考之期。在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之间的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兰州新区结合自身优势,确定了既发挥传统产业优势,又积极培育引进新兴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按照这样的思路,兰州新区一方面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实施企业“出城入园”,承接了大量优势产业,引进了兰石、陇星、青啤等45个企业,总投资400多亿元。另一方面,通过培育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以科天为龙头的水性科技产业链,以四联光电、厦门润晶、中国钢研为龙头的光电制造产业链,以正威、北大众志“中国芯”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以和盛堂、佛慈医药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培育起了大数据、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4个支撑产业链。
在园区建设上,兰州新区采用了更加科学、更加长远的分散式园区布局发展模式,规划建设的九大园区在空间布局上相对分散。这样的布局既利于产业组团式发展,也利于形成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产业链,更为产业未来发展预留了足够空间。
目前,新区各产业园区发展已初显成效,装备、行政、职教等园区轮廓已形成,石化、新材料等园区正在加速建设。兰州新区还专门成立了园区建设办公室,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正在进一步强化服务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全力加快园区内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确保职工的生活不受影响,着力打造高质量、高品质的产业园区。
依托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兰州新区相继开通了中亚货运班列、中欧货运班列以及货运班机,将兰州新区打造成了“一带一路”上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
实践证明,兰州新区的发展思路是正确的。据统计,自2011年以来,兰州新区已累计引进产业项目281个、总投资达3883亿元。
“十三五”时期是新区经济发展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兰州新区正在努力成为西北地区产业、城市、创新、生态、民生发展的示范区。
推荐阅读>>>>>>
★兰州新区:“产城融合、宜居新城”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