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王辅睿(右三)及唐山爱心人士到内蒙古宁城县高桥烈士陵园祭拜革命先烈。 付立冬 摄
大西北网讯 王辅睿的手,紧紧地把着高桥烈士陵园的大门,眼含热泪不舍得再走一步。虽然时隔70多年,他好像看到了父亲与战友高桥等革命先烈在抗战期间那段峥嵘岁月的身影,久久不愿离开这片让他魂牵梦绕的地方。
满头华发的王辅睿是河北唐山人,在他眼里,78周岁的年龄对于他仿若青年时代,因为他要做的事情太多。这几年,他不顾年事增高,先后8次来到内蒙古宁城县,探访这个父辈在这里戎马生涯、浴血牺牲的地方。
16日至18日,王辅睿及唐山各界爱心人士等18人,从河北唐山穿山越岭驱车6小时,来到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祭拜和探访父亲王汉三与高桥等烈士的英雄足迹,向宁城革命老区人民捐赠他的抗战题材新书《血路》。
图为王辅睿(左一)将抗战题材新书《血路》赠与宁城县的小学生。 付立冬 摄
3天的时间,王辅睿一行,循着当年烈士抗战的足迹,先后拜谒了高桥烈士陵园,进深山到老戚沟无名七烈士陵园、50壮士集体跳崖遗址等地,亲身感受先烈悲壮之举。
“我出生不到百天,身为教员的父亲扔下我们娘三个就走了(参加革命了)。”在王辅睿儿时的记忆中,父亲的形象很模糊。直至16岁时,青年时期的王辅睿萌生了寻找父亲抗日生涯历史证据的强烈念头。“当时只知道父亲和高桥由唐山前往承(德)平(泉)宁(城)抗战前线打鬼子。”那些年,王辅睿工作之余将100多封信发往各级部门、机关和党史研究机构;无数次奔波在承德、内蒙古、河北、天津与北京的城市乡村之间,寻找健在的抗战老战士及当事人,查询历史资料。
“我原本想今年清明节时重返宁城,祭奠高桥和未寻到尸骸的父亲王汉三,由于年事已高,未能成行。不过,为了这次迟到的祭奠,我将《血路》这本书带来,它是我以及宁城人民的‘宁城记忆’。70多年以来,宁城人民像保卫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护卫着长眠于此的冀东(唐山)烈士遗骸,感恩宁城人民!”王辅睿和同来的王素女、李小强、李印政等唐山爱心人士将《血路》以及5000册书籍捐献给宁城小城子镇20家“草原书屋”。
宁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耿志民说,宁城是重要的革命老区,是承(德)平(泉)宁(城)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当年,冀东军分区高桥等数百名八路军(大部分是唐山人)奉命跨过长城,创建成平宁抗日根据地,与日伪展开艰苦血战。后来,高桥、王汉三等200多名战士牺牲在这里。
王辅睿与耿志民等人挥手告别的时候,宁城深山里开满了不知名的小白花,一朵朵,点缀在满山的翠绿之间,好像是与王辅睿等18位同行的唐山爱心人士一起祭奠长眠在此的冀东烈士。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