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是继汽车和房地产后,真正能够全民消费、全社会投资的大产业
2月19日下午,省委、省政府在兰州召开全省文化产业大会。
会议提出,加快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推进“+”时代文化产业大聚合,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效能。通过“引进来”、主动“走出去”和打好平台牌,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国际化和高端化,更好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继续加大文化产业园区、文化旅游景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适应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加大吃、住、行、游、购、娱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功能和水平。
这一系列政策,不仅为甘肃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指明了方向,凝练了抓手,也为企业产业发展升级带来智慧的启迪。一个由政府引导、消费主导、经营者开发的旅游产业发展大潮正滚滚而来!
2月14日,国家旅游局发布《2016年春节假日旅游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日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02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6%,实现旅游收入365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3%;其中过夜游客7086万人次,人均消费3054元。
“旅游过大年”越来越流行。
中国银联旅游出行交易数据显示,从春节前一周起,公路、铁路客运和航空售票类消费逐步升温,春节期间这三类交易金额合计较去年同期增长42%,其中公路增幅最高,达到98%,航空、铁路同比增幅均为39%。而与自驾出游相关的加油类交易金额同比增长39%,全国大型景区售票刷卡交易金额增长40%,自驾休闲游、自助度假游成为越来越多人过年的首选。
与此同时,位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西北五省区旅游局也发布了各自2016年春节长假的旅游数据。
陕西省旅游局统计显示,2016年春节期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2497.95万人次,旅游收入115.3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3.32%和26.55%。
甘肃省旅游局统计显示,2016年春节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641.9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2.5%;实现旅游收入40.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3%。
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统计显示,2016年春节期间,全区各主要景区实施门票大幅打折,甚至是免票,吸引了大量游客,各主要景区接待游客28万多人次,同比增长22.69%,实现其他营业收入266.86万元,各景区正从门票经济走向综合经济的健康发展之路。
青海省旅游局统计显示,2016年春节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53.2万人次,同比增长15.34 %。旅游收入实现5.6亿元,同比增长20.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发布消息称,根据第三方调查公司统计,春节黄金周期间,全疆共接待国内游客126.1万人次,同比增长16.5%,过夜游游客68.4万人次;一日游游客57.7万人次;国内游客总消费13.2亿元,同比增长19%。
从全国旅游市场的总体增幅看,西北地区旅游市场收入总量比中东地区较少,这是因为收入基础小的原因,但是,游客和收入的增幅却位居中西部地区上游,西北地区旅游市场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令世界瞩目;
从整体区域内旅游发展的新变化看,西北地区正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迎来旅游业发展黄金时代。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网站发布的《2016春节旅游趋势报告与人气排行榜》显示,西安位列2016年春节国内旅游度假人气排行榜第7名(厦门、北京、三亚、昆明、广州、丽江、西安、成都、哈尔滨、上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宁夏迎来了36个区外旅游团队,实现了春节省外旅游团来宁零突破。
受“一带一路”战略深入推进影响,新疆出境游人数持续增长。根据国家旅游局出境旅游团队管理系统的统计,2016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新疆出境旅游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30%。出境旅游人数的大幅增长,主要由于签证放宽、有效期延长、手续简化、费用降低,航班航线增加、消费环境改善等有利因素,激发了游客春节期间出境旅游消费的热情。
从西北五省区接待游客与实现经济收入的增幅看,增长幅度由高到低依次分别是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和宁夏。这让我们看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轴沿线的陕西、甘肃和新疆成为西北旅游市场的最大受益者,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心主轴通道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而甘肃在7000多公里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占据了1400多公里,自然成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黄金带。
甘肃省旅游局披露,2015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5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75亿元。时间倒回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甘肃全年接待游客4291万人,旅游收入237亿元。5年间,全省旅游收入翻了两番,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分别为29.6%、32.7%。
时间倒回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甘肃全年接待游客4291万人,旅游收入237亿元。5年间,全省旅游收入翻了两番,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分别为29.6%、32.7%。甘肃省旅游收入近千亿,五年增四倍。
甘肃旅游业为何迅速崛起?并以全国领先的增长态势呈现出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
第一,这是由我国消费升级的大背景带来的机遇。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多年的财富积累和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人们消费理念的升级,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成为人们的消费趋势,而集休闲、健身、购物、吃喝、玩乐等生活品质功能于一体的旅游业率先成为消费升级初期的朝阳产业。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显示,2015年中国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了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万亿元,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国家旅游局分析指出,2015年,国内游已达40亿人次,人均出游接近3次,旅游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成为人民群众享受休息权的一个重要体现。
第二,甘肃正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迈进。甘肃拥有除海洋、岛礁以外所有的旅游资源类型。大漠戈壁、冰川雪峰、森林草原、丹霞等各种自然奇观共聚在此,也因而被誉为“丝绸之路上的景观长廊”。甘肃以其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还沉淀了悠久厚重的中华文化和享誉世界的敦煌文化和丝路文化。如此丰厚的旅游资源插上服务新业态和市场黄金时代的双重翅膀,旅游业遂开启了千百年来最堪鼎盛的时代。
第三,伴随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甘肃成为全球更加瞩目的地理经济走廊。在7000多公里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甘肃占据了1400多公里,占到1/5。
第四,从国家到甘肃省,大力支持旅游产业的发展。政府引导、消费主导、企业经营的旅游发展格局已经成为常态。从景区到酒店,从购物到餐饮,从游乐到休闲,一系列顺应消费者需求,特别是满足80后、90后、00后消费者对一站式、便捷化、体验化、个性化、家庭化、亲情化等新消费趋势需求的经营模式、服务业态迅速推出,进一步提升了甘肃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比如,景区实现以滑雪等项目为引擎实现旅游服务由“夏秋火爆”向“全年恒温”的转变;比如,企业开拓的线上线下一体的便捷化订购;比如,政府推出的旅行社“引客入甘”旅游的补贴办法等等,通过盘活一切资源,为消费者提供更品质和更具人性化的服务。
第五,把我们审视的视野再拉得更大一些,你会发现,在许多地区许多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以至于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瓶颈的时候,甘肃几乎没有多少过剩的产能,这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中作为欠发达地区在发展中客观地形成的,换句话说,虽然在过去30多年较发达地区落后了,但产能的过剩却没有多少。那么,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负担就将小很多,就会有更多的精力、更大的回旋余地和更快速速度实现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甚至会成为未来30年发展速度更快、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的区域。
比如,2016年春节黄金周,甘肃餐饮增幅全国第二,高质量的餐饮市场出现一桌难求;比如,佛慈制药的许多系列的药品市场供不应求;比如,河西走廊的高档酒店出现一床难求;比如,位于兰州新区与老区间的北龙口国际商贸物流城,瞬间成为服务甘肃旅游业升级的大本营,迅速成为迄今西北地区最大的商贸物流基地。
这种产业之间优势在经济高质量增长中实现及时高效的互补,各种优势的叠加使得经济快速进入中高速、高质量的循环之中,转型升级带来的红利迅速而猛烈地喷发出来。
伴随着旅游快速增长新常态的形成,甘肃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交通更加便捷畅通,旅游景区品质全面升级,旅游商品开发渐成特色,旅游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甘肃旅游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
这是因为,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正在快速升级,在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的财富支持下,在步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背景下,人们的消费趋势、消费模式和消费理念的升级速度已经明显快于产业升级的速度,追求更高品质、更加健康、更具精神享受的生活消费成为新消费趋势,加之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业态升级,使得旅游是继汽车和房地产后,真正能够全民消费、全社会投资的大产业。
因为,旅游产业精神和实体完美结合的产业,是一个高层次经精神需求。伴随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步伐,在满足基本需求后,人类会把金钱主要用于精神消费上的消费,精神上的消费无非就是读书、看电影、玩游戏等信息消费,还有就是旅游。
而放眼世界,旅游业对全球经济发展贡献已超过10%,对全球就业贡献也超过10%,早已成为世界重要产业。
但现在的旅游业在GDP的比重还很小,在中国只占3%。在发达国家,旅游业的占比是中国的好几倍,但中国的占比正在快速增长,按照国务院提出的目标要求,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的目标,真正实现战略性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