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组工作人员面见信访人。
大西北网讯 今年11月,国家信访局联合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环境保护部及部分地方信访部门,组成中央信访工作督查组,分赴河北、辽宁、浙江、湖北、云南、陕西等6省,对48件信访事项进行实地督查,这是国家信访局今年开展的第五次信访事项实地督查。
近日,京华时报记者全程跟随中央信访督查组陕西组,对陕西的8件信访事项进行实地督查,并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件,展示中央信访督查组实地督查的过程。
实地督查推动地方化解积案
在赴陕西督查的8件信访事项中,关于土地征收的事项4件,房屋拆迁类有1件,环境保护类有3件。经督查组实地督查,反映属实的有1件,基本属实4件,仅有3件不属实。目前,已有6件案件基本得到化解,其余2件均形成解决方案,正在化解中。
2013年8月份以来,国家信访局实行信访事项统筹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已先后组成36个督查组对涉及30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73件信访事项进行实地督查。督查所选案件,均是群众反映强烈、国家信访局转送交办后,地方未依法按程序办理,问题至今没有得到解决的部分信访事项,所有督查结果将在网上公开。
国家信访局综合指导司副司长钱永国在接受京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督查的目的,在于推动地方解决督查个案,同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依法按政策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诉求;促进相关地方和部门,按照信访事项办理规则和流程解决问题,规范信访工作程序。“只要群众的诉求合理,我们就要全力推动解决。”
11月7日,督查组一行到达陕西后分成两组,一组奔赴陕南,督查咸阳、渭南、商洛、安康4个市的4起信访事项,另一组赴陕北,督查西安、延安、榆林3个市的4起信访事项。
针对每一起信访事项,督查组在听取当地信访部门对相关事项的汇报,查阅相关资料,并针对事项办理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进行提问,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进行答复,随后再通过约见信访人、实地查看现场对照核实,最终经过分析讨论后,给出当地相应的督查反馈意见。接连几天起早贪黑的督查工作结束之后,案件梳理及报告撰写环节,督查组反复斟酌、共同讨论,紧张程度丝毫不亚于实地督查。
这已经是陕西省今年以来第二次接受中央信访督查组的督查,“我们也希望中央督查组来督办信访积案,以推动这些案件的化解。”陕西省信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中央信访督查组赴陕西督查,一方面说明有些案件还没有处理好、需要督办,另一方面通过实地督查,督查组帮助当地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意见,这种以督代训、业务指导的形式,对地方信访工作以及基层严格依法依规办事都是一种推动。同时,专家、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参与,能够丰富督查工作的手段,也让信访工作更加透明。
留有隐患就不能算办结
11月7日,星期六,晚上8点20分,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会议室内。
“群众反映你们工作中程序上有问题,他这么说有没有错?能说他反映的诉求没有一个是对的吗?”督查组分贝陡然提高的问题抛出后,会场一时陷入沉默。
这是发生在督查组针对咸阳市泾阳县农民孙亮(化名)信访事项反馈会议上的一幕。
孙亮是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金田玉村的村民,以他为代表的数十名村民,曾在2013年多次前往国家信访局上访。据他反映,泾河新城管委会在征用村里土地过程中,没有向村民出示征地批文,且给予村民的补偿标准偏低,因此村民并未同意征地。但2012年4月20日,管委会组织不明身份人员强行进地,并且毁坏了他们种植的庄稼。
针对信访人反映的情况,督查组当即提出了几个关键问题:被征土地性质是否属于基本农田?是否确实存在强行净地行为?土地征用手续是否合法?按照督查组的要求,当地提供了土地规划、征地计划书、“两公告一登记”等各项手续,并对这几个问题一一进行回答。
查阅了相关文件后,督查组了解到,此次征地的确有各项手续,补偿标准也是依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征地统一年产值及片区综合地价评价标准的通知》做出,不存在补偿标准偏低的问题。信访人反映的没有看到征地批文,是由于当时征地所需批文两份已经办好,并做了公示,最后一份正在办理中。强行净地的时间,正是在这第三份批文还未办理下来之时,这才会引发村民不满。当地管委会工作人员表示,会强行净地,是因为当时手续已经办好,只是需要缴纳一定费用后,才能拿到,为了赶工期,就先行净地。
随后,督查组成员立即前往高庄镇,面见信访人代表孙亮。督查组问道:“你现在能不能代表你们几十个人,表达对处理结果的意见呢?”孙亮摇了摇头。
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地虽然也做了不少工作,仅召开泾河新城管委会、高庄镇政府、金田玉村群众代表参加的协调商讨会就10余次,当地政府还允许被净地群众在该宗土地上继续种植小麦、树木等。目前孙亮本人明确表示不再信访,但一旦该地块进入实质开发,其他群众可能还会继续上访。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督查组首先对信访人的诉求做了定性,认为其反映的情况部分属实,并向当地建议,一要高度重视征地过程中工作不够细致扎实的问题,严格履行相应手续,确保问题不再重复发生,同时做好政策解释和疏导教育工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加强与泾河新城管委会的工作对接、协调,妥善解决好征地遗留问题,将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到位。
面对督查组的建议,当地政府表示,他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事项背后存在的隐患,并当即表态,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依照以上建议,做出整改。
依靠当地督查组持续关注
有时候,在信访人材料中反映的诉求之外,还有一部分隐含的诉求,这隐含诉求,才是信访人坚持上访的原因所在。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的王虎(化名)就是这样一例。
2015年1月,国家信访局收到王虎的来信,反映丹凤县政府和西部花都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未经审批,以租代征,违规占用棣花镇贾塬、棣花等村共2000多亩耕地进行文化旅游区建设,压低租金,并且在租用土地的过程中采取强制手段,打伤了部分不愿将耕地出租的村民。
通过实地勘查,并查阅资料,督查组了解到,棣花文化旅游区总占地面积为1400.63亩,而不是信访人反映的2000多亩,并且是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取得,并非是征用。当地相关部门表示,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的确存在改变原有土地用途的情况,有3个项目用地共计80.61亩土地改变了土地用途。对此,市、县国土局已作出了相应行政处罚,并执行到位,目前正在完善相关手续。
至于王虎反映的村民被打伤一事,当地政府表示,王虎曾在旅游区西侧开办有一家砂场,在规划建设旅游区时,当地政府取缔了砂场,在取缔砂场过程中,王虎的合伙人阻碍执法,被执法人员现场控制。
督查组工作人员前往现场实地督查。
“你们一定要给我们做主啊!”督查组成员正在和王虎了解情况时,一名女子情绪激动地走了进来。她是王虎的妻子。
一番安抚后,王虎妻子的情绪渐渐平复。“凭什么我的砂场就不能这么继续办?连个招呼都不打就给拆了?”夫妇俩一边给督查组展示自家砂场的手续,一边说着。督查组终于明白,原来夫妇俩真正的心病是在这砂场上,因为砂场问题没处理好,这才一直觉得“气不顺”。显然,砂场才是夫妇俩的真正诉求,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化解这起案件。
王虎的砂场被当地政府认定是违法用地,之后又被取缔。据王虎讲,取缔自己的砂场时,他领取了10万元砂石清理费和补偿费,但之后他只清理了部分砂石,剩余的砂料经政府协调作价17万移交给项目开发商,可开发商至今未给王虎支付该费用。
了解到王虎夫妇的真实诉求后,督查组成员表示,会把有关情况向当地政府反映。这时,王虎的爱人突然开口:“县政府、镇政府我都去过好几次了,没有用的。到时候你们走了,我的问题还能解决吗?”面对王虎夫妇对当地政府的不信任,督查组成员认真对他们做出了解释,问题还是依靠当地有关部门来解决,表示督查组会持续关注该信访事项,“请你们放心,只要是合理的诉求,一定会督促地方给你们解决”。
根据督查组提出的反馈建议,当地政府做出承诺,一是由县农业局、棣花镇、园区管委会按规定完善土地流转手续。二是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严格按照土地审批程序对园区用地进行申报审批。三是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信访人反映的砂石场处理工作,争取尽快办结。
网上信访让群众少跑腿
事实上,在实地督查过程中,督查组发现,不能办结的案子毕竟是少数,对于大部分案件而言,只要地方真重视,设身处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都能够在规定期限内办结。陕西省潼关县桐峪镇桐峪村的村民马峰(化名)的信访事项,就是其中一例。
24岁的马峰常年在东莞打工,逢年过节时才会回家。2015年2月9日晚11点40分左右,正在睡觉的他突然被一声炮响惊醒,感觉到房子也在摇晃。村子附近金矿比较多,常有人来采矿,坑口放炮也是常有的事。但这次,马峰感觉就像是在自家房子下面放炮似的,炮响结束之后,他仍然感到一阵后怕,生怕自己睡着之后房子塌了。
在村里采矿的企业很多,马峰并不了解这些企业是否合法。直到前几年开始,时常听到房子下面放炮的声音,放炮声一次比一次大,家里的房子也出现了裂缝,马峰才决定向政府反映。信访局将此事转交给当地安监局进行处理,但马峰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他收到的答复意见书上写着,所反映问题超出该局职权范围,无法确定放炮坑口的权属,此事无法办理,建议将此事反映给国土资源局。这下马峰不满意了,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他在网上向国家信访局投诉,希望这一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据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了解到马峰反映的信访事项后,当地信访联席办对事件进行了认真研判,并且再次发函交办,要求当地安监局进行协调处理,并提出解决方案。经过现场查看和多方走访,终于确认了坑口的权属公司。5月15日,当地安监局向该公司下发了停止爆破作业指令书,此后再未发生放炮现象。事发后,当地政府组织国土、安监、环保、黄金等部门,对所在区域矿山生产活动进行了一次拉网式排查,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尽管该信访事项事实上已经办结,督查组还是提出要约见信访人。因马峰仍在东莞打工,便委托了他的父亲前来与督查组见面。面对一屋子讲普通话的陌生面孔,朴实的马大爷显得有些局促不安。感受到这群人的和善,这位朴实的农民才慢慢放松下来。他向督查组证实,后来的确没有再出现过放炮的现象,对目前的处理结果也表示满意。
第二天早晨,在督查组奔赴下一个信访事项督查的路上,督查组接到了马峰从东莞打来的电话。“原本只是想试着举报一下,没想到你们真的来了。”电话里的马峰很是惊喜。
据了解,自国家信访局全面放开网上投诉以来,群众通过这一渠道反映问题的数量,已经超过了传统的写信、走访方式,逐步成为主渠道。“实行网上信访,就是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督查组成员说道。
□对话督查组
不能拖到督查时才有行动
京华时报:此次督查的感受如何?
督查组负责人:实行全程公开的实地督查,是打造阳光信访的重要举措。阳光信访,就是要让信访工作受理、办理、督办的全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如果这项工作做好了,在促进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妥善解决的同时,会对增加信访工作透明度、提升信访工作公信力发挥重要作用。
这次督查,推动了当地6件信访事项的解决,2件信访事项落实了化解责任,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国家信访局自2013年开始实行统筹实地督查,目前已形成职能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记者联合参与的机制,这种公开透明的做法,有利于发挥有关方面的监督作用,形成合力推动解决老百姓合理诉求。
京华时报:如何把握督查中对地方的态度?
督查组负责人:我们的督查,不在于态度有多严厉,而是为把事实情况了解清楚。我们要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和地方的同志一起会商,形成共识,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和化解途径。我们是要把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地方党委政府。最后的工作,还是要依靠地方、依靠基层来解决问题。
京华时报:部分群众对地方解决问题有疑虑,信访事项在督查以后仍得不到有效处理怎么办?
督查组负责人:由于一些地方在解决问题的初期,与群众沟通不畅、宣传疏导不够、工作方法比较简单,造成有些信访事项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督查结束以后,当地政府仍然有很多工作要做,需要及时作出处理意见,给群众一个答复。
信访督查机制是一个工作闭环,并不是只督查一次就结束了,我们还会进行持续跟踪。按照目前的机制,督查情况还要移交国家信访局的相关业务办理部门去对应跟踪,因此必须要有结果。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压力始终是没有撤掉的,如果合理诉求迟迟得不到解决,还会挂牌督办或约谈。
京华时报:会不会出现一些地方突击办案的情况?如何看待这一做法?
督查组负责人:客观地讲,被列入督查范围的信访事项,地方就更为重视。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督查,形成长效机制,让地方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的意识,时刻有自己的工作处在监督之中的压力,能够及时、就地处理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信访问题,而不是拖到督查组来时才有所行动。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