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11月23日,榆中县夏官营镇夏官营村村民王立先在自家新建的欧式小洋房里享受着天伦之乐!今年73岁的他经历了那些贫穷困苦的年代,如今生活在现代化的城镇里感慨万分:“我们农村现在和城市一个样了,城市有的太阳能、电冰箱、空调在我家里样样俱全!”王立先的感慨当然不是空穴来风,他家正是借力城镇化建设率先致富起来的一个缩影,而夏官营村也是榆中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一个典型。如今在榆中许多像王立先一样的农民正享受着新型城镇所带来的一切普惠和利益。
让农民“带上”土地无忧进城
是放弃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还是留守?今年以来,为了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榆中县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重点解决民生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住房保障、文体活动和社会治理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快了城镇市政公用设施、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水利和清洁能源设施、信息化平台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城镇集群承载能力有了极大提高,许多农民在实现了来到城里上班、回到村里务地、住在楼里享受的愿望。
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户籍制度改革已成为激发农民走向城市的一剂“良药”。2015年,榆中县公安机关为全县395户679位农民办理了城镇居民落户手续,其中本县流动人口在县辖镇(主要是和平、城关)办理登记312户565人,县外户籍流动人口办理登记迁入83户114人。不仅如此,仅去年一年榆中县为进城农民办理居住证达70157张,主要用于申领工商营业执照、驾驶证办理、办理购房手续等。这些从农村转入城市成为居民的“农民”,正是因为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允许农民“带地进城”等优惠政策的激励下,自愿地实现了城镇化。
据了解,一年来,榆中县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生态移民等有机结合起来,投资1.27亿元实施金崖镇高沿坪、和平镇菜子山等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11个,已建成7个安置点,安置贫困山区群众1045户;投资4.09亿元,建成“苑川欣城”住宅小区安置榆钢支持灾后重建项目周边村庄整体搬迁安置农户812户3180人。
均等服务,提高城镇集群承载能力
据悉,今年以来,和平借纳入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核心区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累计投资6亿元,建成东平大道、和定大道、薇乐大道、金川大道、牡丹路和T732#路西段等城市主干道及官滩沟风景区道路、国道309线和平段改造项目。即将建成的兰州毅德商贸城项目占地约6000亩,和平工业园区占地6000亩,沈家河城市综合体占地3000亩,建成后全镇城区面积将达到15平方公里,人口预计达到30万人,城市雏形已基本形成。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榆中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致力于把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生态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等战略有机统筹在一起,让农村和城市享有同等标准的基础设施,让农民和市民一样享受同样的公共服务。一年来,榆中通过加快完善城乡交通、能源、通讯、供水、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把水、路、电等城市基本设施延伸到农村。
多元化产业提速新型城镇化建设
“自被纳入新型城镇化试点县以来,我们把特色产业的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大力实施四大产业发展工程,形成了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榆中县政府副县长郁积鹏介绍说,根据榆中实际情况,县政府在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培育工程的基础上,在南部山区以发展冷凉型蔬菜和百合产业为重点,北部山区以发展中药材、商品洋芋种植及畜牧养殖为重点,中部川区以发展设施农业露地蔬菜及贮运加工业为重点,使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6万亩,中药种植面积达到19万亩,百合面积达到3万亩,种植双垄沟播玉米25万亩、脱毒马铃薯26万亩。全县肉羊养殖突破50万只,基本形成了高原夏菜、旱作农业、中药材、百合、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
“通过分析当前榆中面临的内外环境、发展机遇和自身条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榆中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转折期,也是缩小发展差距的重大加速期。”榆中县政府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榆中的都市功能有了极大的拓展,商贸物流呈“洼地”效应集聚,榆中的城郊区位优势凸显,已经主动承接着兰州城市人口、产业和城市功能的转移。展望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必将成为榆中县实现跨越式发展挡也挡不住的“车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