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讯 如今,在西双版纳大地上,处处是茂密的橡胶林,飘香的芒果、木瓜、菠萝和咖啡,迷人的凤尾竹,葱翠的茶山。傣家村寨掩映在一片片绿海中,四通八达的公路蜿蜒于青山碧水间。多年来,召存信在维护民族团结的同时,始终将改善人民生活、改变边疆落后面貌作为大事来抓。
情系布朗山
西双版纳州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王贵生回忆,1985年6月底,老州长要到勐海县布朗山乡给基层党员讲课,就让在勐海县当副县长的王贵生陪同前往,由于当时下了一整天的雨,去布朗山的道路泥泞不堪,老州长乘坐的是一辆上海牌轿车,根本走不了泥泞的山路,我们就跟老州长商量是否取消去布朗山的计划,老州长听后坚决不同意,他说答应了山区基层干部的事一定要办到。最后只得换乘县里的一辆北京吉普车上了布朗山。
在布朗山期间,基层干部反映,布朗山乡在搞林权三定划界时,有一块地和景洪县发生纠纷,久拖不决,希望老州长能从中协调一下帮助解决。老州长问清楚情况后,当即叫王贵生打电话给时任景洪县县长的杨建民,希望他解决好此事。“我们在布朗山乡住了3天,那时的乡政府住宿条件很差,我们住在乡政府一间茅草屋里,没有水、没有电。当时的布朗山乡经济条件差,街上没有一家食馆,我们和普通的工作人员一起在乡政府食堂吃饭,伙食十分简单。对此老州长没有半句怨言,他表示只要看到那里的干部群众都好就放心了。”王贵生感动地说。
老州长的家训
在老州长家的院子里,摆放着几张竹编的圆桌和很多把凳子,这是老州长用来招待乡亲们用的。小儿子召亚平说,前两年老父亲身体好的时候,经常会有版纳各地寨子里的村民前来,很多时候都是老百姓心存感念,前来探望。
召存信待百姓如亲人,严格要求子女亲人。召亚平说:“父亲对待各民族群众都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凡是来家里的人都会一样招待。”父亲对他们要求很严,小学的时候,跟同学打架,父亲还严厉责备了他,“你是州长的儿子,应该和所有的同学搞好关系,决不能欺负同学,要搞好和所有同学的团结。”老父亲也不让他们子女经商,“在政府做官,政府会给你应得的待遇,有多少要多少,不属于自己的一分也不能拿,不能给我脸上抹黑。”
“老父亲总是教育我们要听党的话,服务人民、报效家乡,民族地区干部要把民族工作做得更好,好好工作才能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如今这样的话已经成为我们家的家训。”召亚平说道,老父亲为西双版纳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做了大量成效卓著的工作,为边疆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倾注了自己一生的心血。
兴边富民的领路人
几十年来,召存信在维护民族团结的同时,始终将改善人民生活、改变边疆落后面貌作为大事来抓。在召存信的支持下,西双版纳州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扶持农民发展橡胶业,使橡胶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全州民族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1953年2月,一个由中苏植物专家组成的联合考察组,受国务院委托来西双版纳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专家们惊奇地发现,西双版纳可以种植天然橡胶。经过多方面的艰苦努力,1953年9月,西双版纳建起了天然橡胶试验场,召存信自告奋勇兼任试验场场长。多次试种橡胶树成功后,西双版纳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大面积推广天然橡胶种植,先后办起了多个橡胶农场。经过科研人员反复试验,成功地创造出具有我国特色的橡胶科学体系,总结出一套适应西双版纳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橡胶管理科学方法,彻底推翻了一些外国专家认定中国西双版纳是“植胶禁区”的言论。如今,西双版纳已发展成为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
为了发展地区经济,召存信抓住本地的优势产业茶产业大做文章,西双版纳位于国际茶界公认的世界茶树原产地的中心地带,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发祥地和茶马古道源头,植茶、制茶、饮茶、贸茶历史悠久,传承不息。在重点抓好“六大茶山”茶叶国内销售的同时,老州长不辞辛劳三番五次跑北京,向中央有关部门汇报,希望批准西双版纳茶叶出口,最终如愿以偿。
同时,召存信抓住西双版纳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动村民大力种植草药,发展傣医傣药,推动傣医药发展,为老百姓提供便宜的医疗卫生服务。为了又好又快地建设富裕、文明的社会主义新边疆,老州长通过各种渠道,向省里和中央反映,争取内地先进发达地区的干部、科技人员、文艺工作者等进入西双版纳,支援边疆建设。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