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不能卡在“最后一公里”
青海省民和县近日出台红头文件,要求县机关单位缴纳“绿化费”。而该行政事业性收费早在2013年就已被财政部和发改委叫停。
两年来,国务院已累计取消和下放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也有不少行政事业性收费被取消。中央三令五申要求简政放权,但基层一些地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却卡在“最后一公里”,这种现象急需整改。
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是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简政放权的难点。由于部门利益难以触动,因而好政策会在一些地方遭遇“松了手刹踩着脚刹”的现象。甚至在一些地方,行政收费实际上已变成行政部门重要的经费来源。对这种乱收费问题,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必须加大监督力度,防止出现政策落实的梗阻。
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疏通“最后一公里”,做到“上放下也放”,就要一根竿子插到底地“抓落实”。应以制度化安排解决部门机构改革动力不足的问题。应以督查促落实,明确监督的措施、内容以及程序,明确政府内部层级监督主体,将民主评议监督与第三方评估、社会评价、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对政策落实开展全面监督,防止一些部门利益挤占公众利益。
改革不断深化,简政放权在“深水区”越蹚越深。消除制约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的阻碍因素,应不断在体制机制上破除围绕行政事业性收费而形成的部门利益链条,最终全面落实行政权力运行的法治化。应从立法源头确保“收费法定、依法收费”,做到行政收费于法有据。
民之所望,乃施政所向。简政放权的效果,最终要由百姓来检验。“奇葩收费”少了,吃拿卡要少了,“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了,权力的运行才能更加规范透明,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才能不断提高,人民才能切实感受到简政放权带来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