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利率的出现,表明货币政策继续宽松的空间已经很逼仄,但稳增长的压力却并没有减轻。同时,负利率的出现对于正在积极推进的利率市场化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阻力。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今年8月份全国消费价格总水平数据显示,当月CPI同比上涨为2. 0%。这标志着中国的物价上升水平已经重返“2时代”,而由于近期连续多月的CPI出现了上升趋势,从今年2月的0.8%上升到8月的2.0%,半年时间增长了1.2个百分点,其上升力度还是不小的,这也预示着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的物价水平可能会继续上升。
8月份CPI重返“2时代”,应该说并不算太意外。今年夏季以来,我国很多城市的食品价格都出现了幅度不小的涨幅,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也表明,8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升幅度接近20%,这对于CPI的整体上升产生了很大影响。当然,就2.0%这个数据来说,仍然在政府对物价调控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但就在8月份物价走高的同时,央行于月底推出了一次降息降准举措,人民币一年期定期储蓄的利率下降为1.75%。两相对比的结果是,人民币储蓄已经再度出现负利率。
对于中国的百姓来说,负利率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之时,中国的CPI上升水平一度曾经超过6%,远远超过储蓄利率,实际上造成了居民存款的隐性损失。但是,当时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当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央行推行了相对从宽的货币政策有关,在当时市场活力不足而流动性宽松的情况下,大量游资出没于各类市场进行炒作,不仅导致房价直线上升,而且直接影响到了与民众日常生活直接有关的食品价格。为了收住物价上升的缰绳,管理部门当时采取了收紧银根的措施,对流动性实施了釜底抽薪的手术,终于使物价出现了回落,在CPI逐渐回落的同时,储蓄利率也回到了正常水平。
目前出现的负利率,与前几年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从去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了下降,中央政府开始推行一系列的稳增长措施。尽管目前对于货币政策的提法依然坚持“稳健”字眼,但一年来多次实施的降息降准举措,使货币政策事实上已经表现为从宽趋势,市场的流动性已经比较充裕。与此同时,多次降息以后,目前我国的储蓄利率水平已经处于10年来的最低水平。但是,由于我国货币流通渠道的一些环节的梗阻现象并未消除,因此通过降息降准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并未按预期完全进入实体经济真正需要的部门,前几年那种资金集中流向居民日常消费品的情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再现,此前猪肉价格暴涨就表明了这一点。
在经济增速持续下降的最近一年来,舆论之所以对于降息降准热烈欢迎,其理由就在于目前的低物价为货币政策宽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一年来物价的所谓“低”其实仅仅表现在同比涨幅上,而经过前几年的大幅上涨,我国物价的绝对值已经处于高位,这也导致我国的恩格尔系数长期居于世界前列。
当下负利率的再次出现,表明货币政策继续宽松的空间已经很逼仄,但稳增长的压力却并没有减轻。同时,负利率的出现对于正在积极推进的利率市场化也会产生不可忽视的阻力。
中国经济目前遇到的各种困难,是旧有的经济结构不能适应新常态所表现出的阵痛。因此,要让经济增长保持在一定水平,不能依赖旧有的模式,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降息降准上,而是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货币流通渠道中的各种梗阻,让降息降准达到理想的效果。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