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访者入县志,谁留名

时间:2015-07-29 08:47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陈璇 点击: 载入中...
  为了应对所谓的“重大缠访赴省进京访者”,陕西旬阳县政府发明了一种新做法:让这些人进县志“青史留名”。只不过,是遗臭万年的“恶名”。
 
  从不平静的舆论反应来看,在让别人留下“恶名”之前,旬阳县政府由此却惹上了不太好的名声,甚至有人批评这个县政府的举动“很荒诞”。或许旬阳县政府会觉得有点委屈,其手段看上去很“文明”,似乎还颇有创意。
 
  先说说县志这个东西。有历史常识的人应该知道,地方志主要用来记录一个地方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以及政治经济等,相当于该地的“百科全书”。人们了解和研究某个区域,往往先从地方志入手。一旦被写入地方志,真算得上“青史留名”了。
 
  想出让缠访者进县志这个“创意”的人,想必很了解历史这个“玩意儿”。唾沫星子可以淹死人,而且让子子孙孙的唾沫星子穿越时空来淹死人,真挺“解气”的。这还不够,旬阳县政府还打算给他们安上“老扯”“麻名儿”“燃筋头”之类的名头,以便于后人更轻松地对他们进行道德评判。
 
  这种喜欢给人贴标签、戴帽子的做法从古延续至今,并不鲜见。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应该谨慎用简单的道德去批判人,掌握权力的人尤应慎用此法。权力和道德一旦合谋,有可能制造出另一个暴力机器。
 
  让所谓缠访者进县志的做法,虽然强调的是道德教化,但实则是权力的滥用,是另一种形式的暴力。事实上,“进县志”思路公布于7月初旬阳县委一次扩大会议上,“创意”火花正是从某位县领导脑袋里迸发出来的。
 
  何况,对于一个法治国家来说,调整政府和公民关系的标准,首先应该是法律,而不是道德。
 
  从这一点来看,旬阳县政府试图以进县志留恶名,以行政干预历史、“引导”道德的方式来惩戒所谓缠访者,行为失当。
 
  当然,我们不应该仅盯着被舆论拎出来的只言片语,对一个县级政府的行为一笑了之。结合当时语境来看,旬阳官方针对的是“扯皮”、无理缠访、经听证后继续上访的“负面典型”。
 
  究竟何为无理缠访者,旬阳官方并未与舆论达成共识。按照“极少数信访分子无视法律法规”的说法,沿着法治的逻辑去理解,旬阳官方所谓的无理缠访者,应该是“心理期望值过高,为了达到一己之私利”的诉求不正当或者行为违法者。那么,继续照着这个逻辑走,访民在信访过程中若有任何违法行为,政府最正当的路径也是依法行事。
 
  几天前,旬阳县政府网站曝光了一起违法上访被处理的行为,相关部门的做法是“依法予以拘留”。这证明,正当程序是行得通的,只不过可能会比另一些简单粗暴的“野路子”,来得更缓慢和费力一些。
 
  我们愿意相信旬阳官方的初衷是为了“整治社会不良风气”和昌明法治,可是“进县志”的举动让其理亏了。政府抽走了垫在脚下的法律基石,再以傲慢的姿态跟百姓谈道德、讲法律,自以为形象伟岸,其实自身已经立不住了。
 
  当然,基层政府的信访压力之大,也是眼下不用回避的现实。作为特定历史年代的产物,信访制度本身也在改革,而改革路径就是程序化和法治化。反过来说,因为信访游走于法律边缘,缺乏权威刚性的执行标准,以至于权利伸张者和权力行使者都很尴尬。
 
  或许基于基层现实的复杂,旬阳官方选择了一种比较“怪诞”的方式,却偏离了权力运行最重要也是唯一的轨道——法治,必然经不起舆论的推敲。
 
  既然想出用“青史留名”的方式来惩戒别人,那么作为权力行使者,更应该看重自身在公众心目中留下怎样的名声。
 
  也许,今天任何一个脑瓜子拍出来的“创意”,都可能成为日后供人借鉴的历史。如此,面对权力,面对公共决策,政府如何谨慎都不为过。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以“钉钉子”精神抓实整改(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深
  • 中国经济稳增长给世界注入活力和信心
  • 党的理论武装在主题教育中不断走向深入
  • 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 【地评线】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正能量
  • 各国期待G20峰会为全球经济注入增长动能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