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以来,沪深股市一直处于反复震荡中,上证综指一直在4000点上下徘徊。若问当前A股为何波动如此之大,原来市场各方都在盯着有关证监会研究救市资金退出方案的传闻。也就是说,股市救市资金的退出已成悬挂在A股头上的一把利剑。与此有关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股市巨大震荡。因此,为了救市大量进入股市的资金如何退出,已成了保证A股重新走向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
当前市场各方对政府退出的理解,更多放在救市资金退出问题上,但实际上,政府退出救市还应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因为,这次政府救市的广度、深度和速度前所未有,从向市场提供无限量的资金直接购买上市公司股票,到改变监管规则、降低市场交易费用、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采取方式维护股价的稳定、要求上市公司大股东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准卖出股票、停止新股上市等。因此,政府的退市既包括资金退出问题,更包括为了救市所采取一些非常的措施调整,其中包括制度规则的改变等。无疑,后一个方面更为重要,因为这样才能重新确立真实的股市供求关系。
这次政府救市,主要以“中国版股市稳定基金”中国证券金融公司为主导,在央行的流动性支持下,可能动用万亿以上的资金。据《财经》报道,目前中金公司的资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21家券商以6月底净资产15%出资,合计1,280亿元;另一部分是从银行体系获得的资金。而参加救市的“国家队”机构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社保基金、汇金公司、央企等。有报道称,这些救市资金退出股市的方案有三种选择:一是按出资比例分给各家券商;二是将股票留在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留作以后融券业务的券池;三是将股票換成ETF基金,按比例分配给券商。也有人建议,不妨借鉴我国香港盈富基金的做法,处理由“国家队”买入的股票。不过,这一方案可行性不大。这不仅在于资金来源的多方面,而且参与主体十分广泛与复杂。而前面所提的三种方案,同样面对许多问题。因为这些证券公司,既是国有为主导的企业,又都是利益主体。其中不少证券公司也是上市公司,还涉及投资者的利益。也就是说,救市资金退出涉及国家公共利益、公司利益及投资者利益多方平衡与博弈。如果这些利益关系处理得不好,就容易损害国家利益及投资者利益。
当然,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案,救市资金退出最为主要或最为核心的一点,都在于如何让股市能平稳过渡而不是引发震荡。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任何一种退出方案都是不可取的。就目前而言,笔者认为根本无法参照以我国香港1998年的做法,让这一万多亿资金在短期内退出市场。因为,这不仅在于今日的沪深A股与当年的香港股市结构大不同,而且在于当前A股市场相当脆弱。在这种时候,以任何一种方案让救市资金的退出都免不了引发巨大震荡。所以,就目前A股的严重脆弱性来说,救市资金不能急于退出,而只能静观市场的变化,耐心等待合适时机。
再清楚不过,短期内A股救市措施退出的重点并非是资金,而是让导致股市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的应急政策退出,让市场自身形成有效的供求关系。比如,尽快恢复IPO,取消那些只能买不能卖股票的规则,让股票的供求关系由市场来调节,而不是人为扭曲。同时,在此基础上,改革以往不少扭曲股市供求关系的制度规则,即加快股市的市场化进程。
还应该看到,A股市场之所以如此脆弱,不仅在于从6月中旬开始的连续三个星期的暴跌让市场受到严重损伤,投资人信心大受打击,而且在于股市基础性制度存在巨大缺陷,在于股市的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在于经济下行导致上市公司的业绩走下坡路等,而所有这些因素的改善与转变,无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有鉴于此,管理层不要急于求成,让A股先休养生息,让投资人安心,等市场真正复原之后,再谋资金退出良策。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易宪容)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