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8日至7月2日,李克强总理赴布鲁塞尔出席中国—欧盟领导人第十七次会晤,并对比利时、法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总部进行访问。这是他在任总理之后第七次访问欧洲,其本身就表明了中国对欧洲战略伙伴的高度重视,再次用事实证明“中欧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2013年7月,习近平在会见西班牙众议长时的讲话)。
李克强总理此次访问欧洲,推动了中欧关系的新进展,开拓了双方合作的新领域,并为中欧双方各自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正式外交关系40周年,因此,本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具有承上启下、总结过去、为未来设计蓝图的作用;
第二,2014年,欧洲议会举行了换届选举,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也选出了新的主席,本次会晤是中国政府首脑与欧盟新一届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面,有助于双方加深相互了解;
第三,尽管欧洲经济已经有了起色,但离真正复苏尚有距离,而希腊债务违约与英国退欧公投的可能性又使欧元区和欧盟的统一前景蒙上阴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访欧传达出的对欧洲一体化的信心和支持就更加弥足珍贵,而欧洲的统一和繁荣也无疑有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
第四,经贸领域的合作仍将是未来中欧关系的基础和重心,李克强总理在访问期间提出,只要本着互利互惠原则解决好贸易摩擦等问题,就有希望实现2020年中欧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的目标,这不仅对于欧洲走出经济困境、而且对于中欧关系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
第五,除经贸关系以外,此次会晤期间,中欧领导人不仅进一步强调和深化了以往的一些重要合作领域,特别是以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契机,深化气候变化领域的务实合作,以及与此相关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上的合作;而且提出了许多新的合作领域,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与“容克计划”的对接、国际产能合作、中欧互联互通平台、中欧法律事务对话机制,以及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等。除双边领域外,中欧领导人还强调加强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共同推动新的公平合理的世界贸易规则,以及加强在第三方的合作,例如在致力于实现非洲的和平与安全方面。这些领域都有望成为今后中欧关系新的增长点,也标志着中欧关系早已超越单纯的贸易关系,正在向更具战略性和全面性不断发展。
尽管中欧之间仍存在着诸如制度结构不对称、价值观念存在差异性、相互了解不够充分等一些问题,但双方不存在根本的战略冲突和利益冲突,具有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从而保障了在中欧关系中合作而不是对抗将永远成为主流。而中欧之间稳定持续的对话机制,则在制度层面为中欧关系提供了保证。
特别是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作为中欧之间最高级别的政治磋商,它是中欧关系机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欧关系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真正实现战略性和长期性的必要基础。自1998年中欧双方举行第一次领导人会晤以来,几乎每一次会晤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中欧关系予以提升。它不仅为中欧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往与合作提供了政治指导,决定着中欧关系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由于中欧峰会讨论的事项越来越广泛,且多为需要在最高层级进行讨论并可能达成协议的重要地区性或国际性事务,因此,中欧峰会也成为了双方创设新的对话机制、达成新的双边协议的重要平台,成为中欧关系的“晴雨表”。
在以中欧领导人会晤为依托、不断深化和拓宽中国与作为一个整体的欧盟关系的同时,中国也注重发展与欧盟成员国的双边关系。这是因为,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的双边关系是中国与欧盟关系的有益补充和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推动。正是中国与欧盟成员国双边关系的发展,才丰富和不断推动着中欧关系的整体发展,并使之更具有全面性和生命力。
(作者:李靖堃,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
(编辑:刘梦阳)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