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并要求各级干部正确认识、努力适应、积极引领新常态。面对经济新常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坚决摆脱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惯性,坚持用与新常态相适应的新理念来谋划、推动经济工作。同时,应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对本来应当坚持的不坚持了、应当作为的不作为了。这里的关键是对新常态的理解和把握必须全面、准确、透彻,切忌表面化、简单化、片面化。从当前一些地方出现的情况看,应弄清新常态下的“四个不等式”。
新常态下不再盲目追求高速度,不等于不要增长。有人把新常态简单解读为经济放缓,认为今后经济增长不重要了,以至放松经济发展要求。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对实际工作十分有害。毋庸讳言,新常态要求我们改变一味追求GDP增速的思维定势,摆脱单纯求规模、重速度、拼资源的路径依赖,但决不能把新常态仅仅看作速度状态,简单地理解为经济下行。把经济新常态仅仅理解为数量增减,是形而上学的发展观。新常态是包括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发展动力结构等在内的深刻转变,其目标是要使经济既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一味调低增速,不是新常态;只有放缓没有提升,也不是新常态。新常态下,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根本要靠发展,而发展必须有合理的增长速度。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努力保持调结构与稳增长之间的平衡,在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前提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防止增长速度跌出合理区间。
新常态下强调动力转换,不等于投资不重要了。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调整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由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出口转向更多依靠扩大消费和创新驱动。由此,一些人便以为投资不再重要了。这是一种误解。必须明确,投资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仍然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新常态下,在用更大力度、更有效措施扩大消费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同时,必须继续把稳投资、扩投资作为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只要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老百姓急需、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项目,就要努力筹措资金进行投入。当然,一定要按照新常态的要求,着力改善投资结构、优化投资主体、改进投资方式、提高投资效益。
新常态下面对的难题和挑战增多,不等于缺少机遇。进入新常态,我们面对大量过去不曾遇到过的难题和来自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对此,务必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但同时应看到,新常态也带来了一系列新机遇。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作了深刻分析,对新常态作了系统而精辟的论述,每个方面都既有问题挑战又充满机遇。因此,面对新常态,一定要有辩证思维和全面认识,既看到挑战,克服盲目性,增强忧患意识;又看到机遇,克服悲观情绪,坚定必胜信心。在积极应对挑战的同时,敏锐地发现和捕捉机遇,主动地把握和用好机遇,在抢抓机遇中把我们的优势和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千万不可坐失良机。
新常态下不再以GDP论英雄,不等于干部肩上的担子轻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精神面貌要有新状态。新常态下,不再以GDP论英雄,一些干部就以为抓经济工作的压力小了,甚至出现了松劲泄气苗头。这反映一些干部不仅思想认识上出了偏差,精神状态上也出了问题。须知,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做经济工作的难度比过去不是小了,而是大多了;各级干部肩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重多了。这是因为,新常态是整个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不但要保持中高速增长,而且要迈向中高端水平。这是一场全面深刻的变革,是一个剧烈阵痛、爬坡过坎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目标。这就要求各级干部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应加大教育力度,强化各级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让“为官不为”者没有市场;形成正确的激励导向,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提供舞台、创造条件,让在其位不尽其责、得过且过、尸位素餐的人靠边站;加大问责力度,对不负责任、失职渎职对事业造成损失的人坚决查处。唯有如此,才能为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创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湖南省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