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在日本热购温水洗净马桶盖,而杭州的王先生在大阪的电器商场惊奇地发现,该马桶盖的生产厂家竟是松下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松下官方客服处工作人员亦表示,这款马桶盖完全依日本的相关标准生产。换言之,这是一款中国国内生产却专供赴日中国游客消费的产品。
中国人大费周章到日本购买在中国生产的马桶盖,大概没有比这更具有讽喻意味的事情了,但其显然再次昭示了某些曾被多次提及的常识:许多质量上乘的产品,在中国国内并非难于生产,而是不少产家都奉行着区别对待的态度。出口到国外的质量上乘,销售于国内者问题频出,如此带来的结果自然是把消费者逼出国门。其实,在许多产品上都可看到类似现象。譬如国产奶粉一度问题频发,但调查发现,同样是这些生产厂家,其销往国外的产品合格率都在99%以上。
如此的悖论和奇幻为何会发生?与其说它缘于国外相对严格的产品检测和准入制度,不如说它来自于国内某种低质量生产和监管的惯性。常态来分析,注重用户体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才是企业赢利的关键路径。但在马桶盖这般日常生活用品上,不少非松下的中国产家,长期奉行的都是粗放的生产模式,很难去精致和认真对待它。与此同时,公共监管也多粗线条,即便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维权和索赔往往成为难题。两相比较下,“在日本销售的马桶盖”自然被消费者所热捧。
不必去嘲笑那些在日本买马桶盖的国民“钱多人傻”,也无须去指责松下的曲线销售策略,海外销售的热络,其实是深层次的境内消费问题的折射。如何把更多的消费留在国内?答案固然是宏观和多方面的,但以中国游客在日本的抢购为参照,至少,应从制造一个让人放心的马桶盖做起。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