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网2月19日讯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家家户户又开始忙过节、赶团圆。说起过年的老规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的是越来越少了,那些上了年纪的老奶奶们记忆中的老规矩也变了许多。
女儿们过年可以回家过年了
家住武胜驿镇奖俊阜村的张奶奶从除夕这天就开始盼女儿回家了。
三十年多前女儿出嫁后,一直守着老规矩——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女婿陪着女儿一起回来,这一天俗称“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儿和女婿带着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之后二女儿和小女儿结婚后,一直守着这个老规矩,除夕和大年初一在婆家过,到了大年初二,女儿女婿们才带着外孙回来,家里才算是真正团圆了。但是,这两年外孙女们一个个出嫁了,这个老规矩也渐渐变了。
张奶奶的大女儿生了两个女儿,除夕的时候都会带着孩子回娘家,陪父母一起过年。一开始,张奶奶特别不理解这件事情,因为按照老规矩说,女儿除夕和初一在娘家过年回带走娘家的财气。可是她的女婿陈先生说:“我们就生了两个女儿,如果守着老规矩,过年的时候,这有我们两个人,家里人少太冷清,显得太凄惨了。再说了,我们就生了两个女儿,财气不给女儿给谁呢?”今年春节,张奶奶的大外孙女夫妻俩带着孩子回了娘家,陪公公婆婆过年的是两个大姑子和她们的孩子,二外孙女婿回老家陪自己的父母过节,孙女也带着孩子回娘家了。
张奶奶开心地说说:“其实,年代不一样了,老规矩也该变了,如今独生子女那么多,如果还按老规矩来,生女儿的人咋过年呀?我的女儿女婿、孙女孙婿大年初一就要来看我了,我一直盼着见重孙们呢!”
鞭炮不能从窗户里放了
以前人们过年放鞭炮也有讲究。
除夕这天,家住穆家庄的仲大爷为了放鞭炮的事情和儿子有了分歧。仲大爷坚持按照老规矩来——鞭炮要从自己家窗户里往外放,要把家里的晦气、霉气全炸光。可是儿子却坚决反对他这样做,因为他们住的是高层楼,从窗户放鞭炮太危险,容易伤人、也容易炸坏玻璃。
仲大爷说:“过年放鞭炮就是图个吉利,不在自己家放在哪儿放呀?老家住平房的时候,放鞭炮要在自家院子里,住了楼房之后,都是从窗户里伸出去放,大家都是这样放鞭炮的。”儿子劝他:“现在咱们住的是高层楼,从窗户往外放鞭炮,炸开的鞭炮容易伤到过路的行人,万一炸碎了邻居或者自家的窗玻璃也不好,再说了,鞭炮放完之后的垃圾也会污染环境,还是到楼下垃圾箱边上放吧。”
最后,仲大爷的女儿和儿媳都劝他,楼下的单元门其实就相当一老家的大门,小区不就是自家院子吗?还是在楼下放鞭炮好,又吉利又安全。贴完对联后,仲大爷在大家的劝说下,来到楼下点燃了象征吉利寄托期望的鞭炮。
炸油果子全由女人负责了
吴奶奶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家里只有她和儿媳妇带着小孙子。腊月二十五这天,她和儿媳妇和好了面,准备炸油果子。
吴奶奶提前找了两张白纸,在锅台边燎擦了一番,就开始烧油锅炸面点了。其实,在她年轻的时候,炸油果子的时候,女人和男人是各有分工的。女人们只负责在案板前搓麻花、翻油果子、卷甜甜圈,油锅里炸、捞的活,女人是不能干的,那是男人们的“特权”。
“现在的年轻人忙,家里人手又少,要是等着男人做,到了大年初一恐怕都吃不上油果子了。”吴奶奶说:“其实,你看,各种各样的油炸面点超市都有卖,以后的年轻人恐怕也没几个会做的了,谁还讲究这些呢!”
年货备的越来越少了
家住安宁的徐奶奶今年准备的年货比往年少多了。
以前,人们一年吃不上几顿好的,辛苦一年,过年这几天一定要大鱼大肉、大油大荤地吃,走亲访友到别人家,饭桌上端上来的也是荤菜居多。徐奶奶每年都会提前给孩子们炸一大盆带鱼、几只鸡和兔子、油果子、排骨、虾……大鱼大肉一样都不能少。就连大葱和蒜苗都要各买两大捆。馍馍也是蒸的、炸的、烧的各样都要做好多。即便是这样,来得晚的亲戚也没几样好吃的了。
几年前,徐奶奶全家搬进了城,住上了漂亮的楼房。现在物质丰富了,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买东西很方便,周边的市场多,超市也很多,想吃什么随时都能买到。而且孩子们平日里吃多了油腻的东西,一上饭桌总皱着眉头找蔬菜吃。所以今年,徐奶奶准备的年货,以蔬菜、水果为主,大鱼大肉很少,年货的总量也少多了。“平时吃的太好了,孩子都喜欢蔬菜、水果,我再也不用在油锅边站一天炸带鱼、炸油果子了。”徐奶奶说,“其实,现在不用囤积年货了,想吃什么随时都能买到,超市什么都有,东西又全又新鲜。像以前那样买一堆吃的,有时候到最后有些东西都坏了,太浪费。”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