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接地气以真心换民心

时间:2015-02-13 11:31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 慎海雄 点击: 载入中...

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有个个“知礼仪知荣辱”的社会风气。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必然是接地气、连民心的群众性实践活动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刘云山在主持中央文明委第三次全体会议时强调,精神文明建设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要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        众路线,顺应群众意愿开展工作,多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防止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要强化问题导向、树立法治思维,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诚信缺失、环境污染、旅游不文明、网络有害信息等专项治理。要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对认准的事情和确定的任务,要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保持抓铁有痕的力度和一抓到底的韧劲。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贯通起来,与行业管理、社会治理结合起来,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要求落到实处。

      国运昌盛振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高度的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团结奋进、激浊扬清、新风正气的时代主旋律,像阳光一样温暖着人心,人心大顺天下大治。另一方面,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不仅是人人“仓廪实衣食足”的物质生活,还向往个个“知礼仪知荣辱”的社会风气。全面小康,离不开精神文化生活的小康。可以说,物质生活是民生,精神生活同样是民生,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需求将更加强烈,因为丰衣足食之后,更不能忍受不良世风。“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是同一个道理。因此,刘云山同志提出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指明了抓精神文明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指引。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必然是接地气、连民心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找准与百姓共鸣点,着眼于落细、落小、落实,才能吸引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融入百姓生活细节,贯穿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在精神文化生活领域,民忧不仅有诚信缺失、道德滑坡,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威胁生命健康,在民忧中的“权重”正在上升;随着旅游休闲的普及,一些游客的“任性”不文明,成为民之新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网络有害信息的危害性呈几何级数放大,尤其是家中有未成年人的家长更是忧心忡忡。对此,我们必须强化问题导向,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开展及时有效的专项治理。

    精神文明建设贯彻群众路线、顺应群众意愿,必须注重研究新现象,重视新的精神文化现象背后的群体心理,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比如,广场舞风靡大城小镇,“舞瘾大妈”成为一道风景,但因为噪音骚扰,不是所有的群众接受这道风景。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循循善诱,引导“大妈”们自我管理加强自律,另一方面要加强公共文化建设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广场舞带来的精神文明建设新课题还启示,要切实“下基层、接地气”有效对接群众文化需求,深入社区、村头,通过有针对性的公共文化服务,让城市空巢老人不落寞,让农村留守老幼不孤寂,让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市民”和流动人口感受到精神关怀。一些邪教将魔爪对准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特殊人群,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警示我们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一个与“精神病毒”赛跑的严峻课题,必须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推出更多面向基层和农村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抓好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改善文化民生。

    精神文明建设不只是文化建设,也是与健康、教育、安居、社保等同等重要的社会建设,还是经济建设的重要软环境。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与经济社会发展贯通起来,与行业管理、社会治理结合起来,两手抓、两手硬,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才能引领社会风尚,凝聚群体共识,抵御歪风邪气,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因而,防止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贯彻这一要求,新闻媒体要坚持“走转改”,倾听群众心声、反映基层状况;文艺工作者要自觉深入生活,用人民群众喜爱的语言和形式,以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为素材,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理论工作者要善于用“家常话”讲“大道理”,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懂、听了信。

    总之,人民群众的事业必须请人民群众当主角、唱大戏。依靠人民群众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群众的立场、观点看问题、作决策,切不可高高在上、曲高和寡,更不能花拳绣腿、虚假浮夸。云山同志明确提出的“四个要”,核心在于树立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顺应群众意愿,有的放矢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四个要”,关键在于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狠抓落实,多办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实事,多解群众牵肠挂肚的急难愁事,让群众感受到精神文明建设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成效。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精神文明建设只要以群众之心为心,以真心换民心、以行动赢信任,用心书写伟大的中国精神,就必定能接地气、有活力。用双脚走进大地,用胸膛贴紧大地,精神文明建设之花也必能深植于社会沃野,历久弥香,托举伟大的中国梦。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博论|“主旋律”蕴含巨大精神力量
  • 【河声】弘扬大别山精神,同心共筑中国梦
  • 人民日报评论员:掌握斗争规律 讲求斗争方法——论学习贯彻习
  • 让愚公精神与美丽中国建设同频共振
  • 以“钉钉子”精神抓实整改(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深
  • 【精神的力量·新时代之魂】走出精神困境,涵养和弘扬中国精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