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金牌既促进体育发展,也异化了体育精神一样,区域竞争既激发了各地的发展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异化、扭曲了发展的初衷。
宣布全运会取消奖牌榜的决定4天之后,体育总局官网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草案)的通知》中,却又出现“公布代表团成绩榜,包括金、银、铜牌数,奖牌数和总分数。成绩榜排序依次按照金牌数、银牌数、铜牌数、总分数的高低排列”的文字。一时间议论、猜测纷起,甚至有媒体指控体育总局阳奉阴违,一面在中纪委巡视压力之下宣布取消奖牌榜,一方面却又暗度陈仓,悄然“复辟”了奖牌榜。
客观而言,反腐重拳之下,中纪委巡视组的威严尽人皆知,体育总局顶着巨大压力与中纪委“躲猫猫”的可能性低到近乎为零。其自我辩解的“工作疏忽”反而比较可信。
而且经过这一番反复,奖牌榜再度增强了敏感性,下次全运会将不会公布金牌榜已成定局。
然而,取消了奖牌榜又如何?
和其他领域一样,近年来的中国体育管理体制也呈现出众多弊端,其中尤以围绕全运会进行的“金牌大战”最为极致。为了获得更多金牌、奖牌,除了轮番飙高奖金等常规手段,伪造年龄、使用禁药等极端做法也屡见不鲜,各省之间通过转换户籍等途径相互挖角,其激烈程度甚至超过俱乐部之间转会大战。各省体育局为金牌大战投入的热情和精力如此之大,以致体育局不再像一个行政主管部门,却更像一个经营范围囊括了所有项目的大俱乐部。
何以如此,成因复杂到难以辨析。但直观而言,所有的大战都是为了金牌、奖牌,所有竞争、奖励的依据,都是那个诱人又恼人的奖牌榜。同样按照直观的思路,既然大战因奖牌榜而起,取消奖牌榜就成了“止战”的最有效的手段。
唯一的问题是,体育必然争胜,争胜就有锦标。于是奖牌榜可以取消,奖牌却依然要发。只要各省要在全国体育格局中争胜的决心不变,奖牌榜不过是一道加法题,究竟是由体育总局计算,还是各省体育局自己计算,实在看不出什么区别。
针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的巨大成绩,中外学者都试图通过自己的研究给出答案。而中外都有学者提出,地域间的经济竞争,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秘诀之一。不同地区之间经济指标和发展水平的竞争,既是地区执政者对上、对下交出的成绩单,也是其进一步升迁的政绩资本。而沿着这一思路,如果所谓“社会综合发展”,也成为区域的竞争目标,则体育作为“综合发展”的子目标之一,也就必然成为各省之间相互比较竞争的指标。全运会奖牌数作为最直观且方便的衡量指标,被各地体育局乃至地方政府所看重,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短期内也很难找到替代。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通过区域竞争促进全国发展,仍将是中国发展的常态。各地围绕经济、环境、文化、体育等领域的竞争,也将是常态。只要这种竞争态势不改,即使“唯GDP论”受到质疑和批评,“绿色GDP ”仍然会成为争相攀比的指标,无论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指标设计得多么细致、合理,也必然被迅速简化成“创文”、“创卫”的“工程”。那些专为汇演、评奖而大笔投入的“工程戏”,也必然层出不穷。
与金牌既促进体育发展,也异化了体育精神一样,区域竞争既激发了各地的发展动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异化、扭曲了发展的初衷。在如此复杂的大背景下,取消全运会奖牌榜可以暂时缓解公众对体育竞争异化局面的不满,却对改变畸形竞争体制没有实质意义。至于体育总局网站上的乌龙,倒真是不必太过介意,只要多一个负责任的科员即可。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