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结案率崇拜”还须防“考核真空”

时间:2015-01-22 10:13来源:新华网 作者: 张涨 点击: 载入中...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将对各类执法司法考核指标进行全面清理,坚决取消刑事拘留数、批捕率、起诉率、有罪判决率、结案率等不合理的考核项目。(1月21日新华网)

    取消有罪判决率、结案率等一批考核指标,无论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来体察,还是在中国法治进步的历史进程中衡量,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进步意义怎么肯定也不为过。诸多不合理的考核项目,其实早已遭各方诟病。一方面,执法司法相关从业人员往往不得不在临近年底时加班加点,法官、检察官等本应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岗位也沦为纠结在百分数小数点后几位的“计件工人”,被这率那率折磨得焦头烂额;另一方面,对广大群众来说,结案率等个别指标分量畸重,也导致“年底立案难”的新闻屡屡“上头条”,公民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甚至不排除有的部门为了追求数字漂亮而忽略了调查细节,人为出现一些假案错案,有损法律公正。

    结案率、有罪判决率当然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但对于衡量执法司法质量却未必有说服力。是否判决有罪、案件是否具备结案条件、能否批捕等问题,终究要以法律为准绳判定,数据高低只是反映客观事实而已。这些指标成为执法司法机关的考核依据,本身逻辑上就很难说得通。归根结底,结案率等数据能反映出一些现象,也不妨作为资料参考,但不应成为考核执法司法质量的硬指标,更不该因此而滋生出所谓的“司法政绩”概念。

    取消结案率等不合理的考核项目,这一决定正当其时。但这一改变,并不能解读为社会不再关注执法司法效率,而是要深入到每一个案件之中,按照法律自身规律来评判执法司法部门的工作成效。比如结案率虽然不考核了,但并不代表法院就可以拖着不立案、不结案了,而是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立案结案都不应推脱敷衍。

    在种种指标考核取消之后,我们还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避免“考核真空”的出现。首先,社会公平正义关乎百姓民生,执法司法机关也可探索引入群众评价机制,有助于防止不作为、乱作为。群众办事过程是不是便利、部门服务态度如何,相关处理是否具有充分说服力,老百姓应有发言权。其次,应加强内外部监督,既要强化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相互制约,更多地从程序合法的角度评判执法司法效率,还要加强信息公开力度,创造舆论监督等外部监督环境。

    如何评价执法司法机关的工作是否行之有效,标准其实并不复杂:“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并不会在结案率、有罪判决率等数字上体现,而是让法治理念贯穿在每一个个案之中才能实现。要达到这一目标,在破除“刷数据”式的“结案率崇拜”之后,如何用法治理念避免“考核真空”的出现,是未来更为重要的议题。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郭夏:开放创新“金砖+” 命运与共亚非拉
  • 博论|“主旋律”蕴含巨大精神力量
  • 着力打破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三个瓶颈
  • 【地评线】守护“第五空间”,增进民生福祉
  • 从“闲人免进”到“城市客厅” 常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有效破解
  • 【地评线】中国外贸为何“韧性”十足“逆势”而上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