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功德箱”,设立的时候是假借佛的名义,而收钱的时候就以管理方的名义,善众们供奉给佛的香火,悄悄进了商业公司的私囊。
在中国,最好忽悠的钱是什么?善款。当然,不是街头乞讨的那种。而是在寺庙里摆几个功德箱。
在职业乞丐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的今天,绝大部分进寺庙的中国人,是将这块净地当成最可信赖的施善之地的。人们一般认为,现在的寺庙已经景区化、公司化了,门票涨得也够意思了,那小小的功德箱里的钱,则是会干干净净地花了去的,因此不管投多投少,心总是诚的。
但北京头门沟千年古刹潭柘寺里的功德箱,还是出乎人们意料地成了“缺德箱”。新华社昨天报道,潭柘寺里70个功德箱,其中53个是归旅游景区内一家上市公司收钱的,成了这家公司的“摇钱树”。这家公司为创5A景区项目计划,将4000万元的资金来源列为“自筹解决”。怎么筹?在善男信女身上做文章。怎么做?大摆功德箱。
按照2005年起实行的《宗教事务条例》规定,非宗教团体、非宗教活动场所不得接受宗教性的捐献。这些以寺院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景区及管理部门,不是宗教团体,无权设立功德箱。他们的功德箱混在正规僧团管理的功德箱中间接受捐献,实质是在“借佛敛财”,是一种诈骗行为。
万分虔诚的随缘施善,居然成为一本万利的捞钱机会,这样的事情并不鲜见。正因如此,2012年,国家宗教局、中央统战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针对“借教敛财、以教牟利”等乱象进行专项治理。但遗憾的是,就算是这样,也没有管住牟利者伸向功德箱的手。
这样的“功德箱”,设立的时候是假借佛的名义,而收钱的时候就以管理方的名义,善众们供奉给佛的香火,悄悄进了商业公司的私囊。在人们对慈善事业心存疑虑、信心不足的当下,潭柘寺经营机构的这种掠财行为,是在佛门净地的一种欺诈与行恶,是打着善与功、慈与德的一种暗中打劫。当信任可以在佛门被污,当善意可以在净地被辱,人们可以想象,这样的机构本身还会有什么信仰,对法治还有什么敬畏?
事实证明,只要牟取利益的功利机构沾上了慈善的边,佛门便不再有纯粹的净地。高涨不停的寺庙门票如此,潭柘寺里的功德箱也是如此。如果利益机构不能撤出寺庙,那么,请用法治照亮老板们伸向寺庙的双手。他们拿的是功德箱里的钱,扇的是法治的耳光,更是扇向善众们的耳光。他们不怕别的报应,就让法治回报他们。
(责任编辑: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