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甘肃省“最美人物”公布

时间:2014-12-09 15:20来源:大西北网-兰州晨报 作者: 点击: 载入中...
  大西北网12月9日讯 12月8日,“信合杯”第四批甘肃省“最美人物”向社会发布,本网今日刊登入选“最美人物”的才让旺杰、刘兴贵、裴正学、李颖、梁维月等5人的事迹。



才让旺杰
  
  才让旺杰:男,1976年出生,藏族,中共预备党员,现任甘南州夏河县人民法院审判员兼汉藏语翻译。参加工作15年来,他牢记宗旨,忠诚履职,秉公执法,勤勉敬业,先后被夏河县人民法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法官”、“优秀办案能手”。2012年1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优秀法官”。2014年2月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全国最美基层法官”。
  
  作为一名基层法官,他在甘南藏区维稳和反自焚专项斗争中,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反对自焚,主动担任自焚案件庭审翻译工作。他积极参与夏河县形势政策法制宣传教育和平安创建活动,在驻寺工作组担任汉藏语翻译及形势政策宣传员、讲解员,每日深入寺院和乡村开展宣传工作。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办理藏区自焚案件的意见》后,他加班加点将《意见》翻译成藏文,并深入全县14个乡镇和藏传佛教寺院,用通俗易懂、贴近群众实际的藏语,向广大牧民群众、寺院僧人宣讲,为促进藏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一名汉藏双语法官,针对许多法律术语在藏语中没有对应释义的实际,他勤奋钻研,摸索出了一套当地农牧民群众易为接受的讲解办法,为当地藏族农牧民群众解开了不少“心结”,办了不少实事。他把公正审判、化解矛盾纠纷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对法律有疑问的当事人,他一遍遍地解释法律。对不懂汉语的当事人,他反复认真地举例解释,直到当事人理解和满意。为此,他深得藏族群众的信赖。自2010年以来,他独立承办和审结各类民事案件90余件,其中80%的案件都能通过调节做到案结事了,办案数量和调解率都在全院前列,经他所审结的案件无一超审限、无一错案、无一发回重审和上访缠诉。他十五年如一日,默默为甘南夏河群众服务,用一颗赤诚之心和一腔热血为民族地区法治文明发展贡献着!



刘兴贵
  
  刘兴贵:男,1965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武警酒泉市支队政治委员。先后7次荣立三等功,9次被总队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被官兵誉为“大漠卫士”。
  
  刘兴贵同志在武警甘肃总队酒泉支队担任政委期间,带领党委“一班人”扎根大漠戈壁,默默无私奉献。经过努力,部队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6年时间里,在他的多方努力下,困扰支队的生活设施不配套、文化生活单调等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坚持每年有160多天奔波于各中队之中蹲点,详尽了解各个中队的情况,与官兵打成一片,成为大家眼中的“知心大哥”。工作中,他常说:“人不患苦而患不正,不患贫而患不公。风气搞正了,什么事情就好办了。”
  
  任政委的6年里,在选用干部、选取士官等敏感问题上,坚持“僧面佛面都不看”,只看群众公论、工作表现。在部队建设工程中,他更是严格,必须按照竞标程序,没有“关系”可拉,没有“后门”可开。他的没有“人情味”换来的是官兵对党委的高度信任,带出了部队风气建设的“沙漠绿洲”。
  
  他践行着一名军人的职责,也履行着一名丈夫的忠诚。2000年,刘兴贵的妻子因为车祸导致双目失明,几度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刘兴贵将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了照料妻子上,他坚持亲自带着妻子看病、散步、逛街,为妻子端饭、洗澡、读报,不离不弃当好妻子的“拐杖”。他的悉心呵护,让妻子的心温暖着。



裴正学
  
  裴正学:男,1938年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中国中医药科学院博士生导师、甘肃省肿瘤医院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一生勤奋治学,著书立说,笔耕不辍,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医教研第一线,先后出版《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血证论评释》、《裴正学医话医案集》等大型专著20余部,在国内外医学刊物发表论文86篇,获得国际、国内、省内各级各类科技奖励20多次。由他拟定的治疗白血病专方1974年在全国血液病会上定名为“兰州方”,十多年来在国内各地医院广泛使用,疗效显著。由他主编的当代中国第一部中西医结合内科巨著——《中西医结合实用内科学》在1996年4月美国召开的世界第三届传统医学大会上,获“突出贡献国际金奖”,他本人还荣获“世界百名民族医药之星”的殊荣。他提出的中西医结合“十六字方针”,已为全国中西医学界所关注。
  
  “痛病人之痛,急病人之所急,用药慎之又慎,务求最好疗效”是他50余年从医坚持的原则。即使是76岁的高龄,他仍每周坚持5个上下午都要上门诊,坚持每周住院部查房,并结合疑难病人对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授课。50余年来,他锲而不舍地工作在临床一线,尤其是在恶性肿瘤、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治之症面前,他勤奋钻研,提出了恶性肿瘤的根本发病原因,创造了用扶正固本治疗癌症的方法,取得了恶性肿瘤和白血病治疗上的显著疗效。他不仅医术高明,而且爱好广泛,创作出版了散文集《大风曲》、诗文集《春风曲》、《秋风曲》、《裴正学书法集》、《医学入门行草帖》、《雪泥鸿爪》等,成为弘扬中医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李颖
  
  李颖:女,1986年出生,汉族,群众。兰州市殡仪馆化妆师。
  
  她是人生终点站的守候者,是兰州殡仪馆唯一一位女化妆师。“我的工作就是保证逝者最后的尊严和给予生者最大的安慰。”李颖十分了解自己工作所担负的意义。
  
  观察逝者面容、确定化妆方案、按家属意愿给逝者洗澡、给逝者定型化妆、穿衣,这就是殡仪馆化妆师的工作内容。六年来,她在一个20平方米,只有化妆箱、操作台的化妆间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用一颗真诚的心,给逝者以安详,给生者以慰藉。
  
  作为殡仪馆化妆师,李颖凭借自己的执着和韧劲,默默地努力学习着整容师的每一项技能,很快她就成为殡仪馆的骨干。殡葬工作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工作日和节假日,李颖随叫随到,从无怨言。她是和逝者接触最频繁的人之一。有时,阵阵的尸臭,就是戴上厚实的口罩也无法抵挡。最难过的关口就是遗体因腐烂或者因非正常死亡而造成的视觉上的恐惧感,工作起来相当困难。每逢这种情况,李颖总是强自镇定,然后十分耐心地给遗体软化、擦干、填补、缝针,再定型化妆,丝毫不马虎。
  
  她说,她相信,逝者需要一种温柔。她说,她只要想起家属满意的目光,心中就感到无比的欣慰。路走长了,才知其远;事做多了,才知其难。李颖用她风华正茂的青春,用她热情朴实的工作理念、人生态度,抒写着平凡而又感人的人生之歌。



梁维月
  
  梁维月:女,1998年出生,汉族,庆阳市环县一中高中学生。
  
  她出生在环县南湫乡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5岁时,母亲不忍清贫,抛夫弃子,远走他乡。年幼的她及弟弟跟随爷爷奶奶与父亲生活。6岁那年,弟弟因青霉素中毒变成聋哑儿童。9岁时,父亲发生意外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13岁时全家唯一依靠的爷爷又去世了。家里没有了顶梁柱,13岁的梁维月不得不勉强撑起这个家。从小饱受生活艰辛的梁维月始终品学兼优,为了能在上学的同时便于照顾奶奶和爸爸,她在学校旁边的半山腰以每年700元的租金租到一孔窑洞,带着奶奶和爸爸“一起来上学”。
  
  由于经济拮据,全家人不得不节衣缩食。四口人睡在一个小土炕上,窑洞里没有通电,只能使用柴油灯照明,没钱买煤,她与弟弟一起上山捡柴拾粪。除了上学,她要给父亲擦屎接尿,要帮奶奶挑水、做饭、洗衣服。“日子虽然苦,但为了我的家人,我是不会放弃的”,她这样说道。每天在所有的人还在沉睡时,她已经起床了,因为她必须在上课前,干完家务。在学校她虽然很少说话,但是同学们都很喜欢她。她为人诚实,学习上刻苦认真,成绩优异;生活上朴素节俭,待人热情大方。学校组织劳动时,她总是抢在前面多干,从不怕脏也不怕累。
  
  梁维月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周围许多好心人纷纷奉献爱心,为她提供帮助。面对大家的捐助,她感激不尽。她说只有勤奋刻苦学习、脚踏实地做人才是对各位好心人最好的回报。这是一个坚强的农村女孩子,她带着奶奶、爸爸和弟弟“一起上学”。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用感恩之心和责任心给“家”做了最好的诠释。
  
   (责任编辑:鑫报)
>相关新闻
  • 中国邮政甘肃省分公司在兰州市推出“平价蔬菜箱”
  • 甘肃省精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
  • 2020年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过程在线实时监管
  • 甘肃省出台《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实施意见》探索
  • 2020年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艺术类专业考试本月15日开始
  • 甘肃省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甘肃医院、江苏大学甘肃临床医学
  •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推荐内容
    网站简介  |  保护隐私权  |  免责条款  |  广告服务  |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陇ICP备08000781号  Powered by 大西北网络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浏览
    Copyright © 2010-2014 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